快時尚品牌突飛猛進 低端服裝競爭結構已無活路
8年前快時尚作為新生事物進入中國,8年后快時尚品牌占居中國低端市場半壁江山。8年前服裝網購還是新生兒,8年后網購瘋狂增長,成為低端服裝的主流渠道。5年前隨著世界金融危機中國低端服裝陷入低迷,5年間時有企業倒閉,品牌消失。2014年到達臨界點,服裝老板頻爆失聯,低端服裝競爭結構已徹底改變,傳統商業模式已無活路。
近期頻發的失聯事件
港股公司諾奇股份董事長丁輝被確證卷款失聯并遭到警方調查;
溫州商界奇女子徐云旭潛逃,遭警方懸賞通緝事件;
泉州地區的快時尚品牌霍普萊斯老板被傳失聯;
新加坡上市企業鱷萊特,傳出老板失聯、欠薪的消息。
快速增長的服裝網購
2012年到2014年服裝B2C交易規模
來自易觀的數據,從2012年到2014年服裝B2C交易規模保持在40%以上的速度增長。有分析認為低端市場危機是由于需求不振造成的,從網購瘋狂的增長態勢來看,國內服裝需求依然旺盛。
快時尚的突飛猛進
我們再看看10大時尚品牌發展態勢。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十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開店近1000家。其中優衣庫新開店82家,H&M 開店62家,GAP新開店28家,ZARA新開店18家,MUJI新開店42家,C&A新開店9家,U&R新開店9家。
2013年主要快時尚品牌新開店數量
低端市場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無活路
您可能感興趣的研究:2015-2020年中國羽絨服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5-2020年中國男裝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5-2020年中國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5-2020年中國女裝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5-2020年中國印染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5-2020年中國服裝行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更多研究報告>>網購和快時尚都集中低端服裝市場,在這兩種模式沖擊下,傳統的商業模式,日落西山,退出歷史舞臺只是時間問題。在2014年集中爆發,是長期積累的結果。福建是此次事件的集中地區,而福建服裝是現階段仍堅持傳統模式的代表。
泉州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傳統的鞋服企業,大部分的企業在此前的快速擴張中并沒有與時俱進升級轉型,而是依然以傳統的思維模式在進行經營。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11月,福建晉江營業收入達到2000萬元的工業企業總數超過5200家,累計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580家。而在這些企業中,傳統鞋服企業占據超半壁江山,曾經有人戲稱央視體育頻道為“晉江頻道”,而泉州也隨處可見明星代言不知名的品牌,可見一斑。
在泉州,很多小品牌還是以為做品牌就是開店,就是打廣告。這種思維根深蒂固,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消費觀點和消費的模式轉變,失聯、倒閉是其最終的歸宿。
抱有傳統經驗經營服裝企業并非只有福建,在溫州工廠加大型批發市場的模式還在延續。這種無廣告、無品牌、無設計,靠價格靠龐大的流通市場優勢進行經營的模式還在繼續?如果說福建“廣告+品牌”的模式首先出現失聯、倒閉潮,那么溫州“工廠+流通市場”也不會長久。雖然說溫州模式,沒有龐大的廣告費用和開店費用,市場風險更小,可能堅持的時間更久,但其傳統的商業思維并沒有改變,在網購和快時尚的擠壓下,其未來命運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