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服裝品牌成APEC贊助商 大手筆投向自動化
南京土生土長的品牌成了APEC第21次中小企業部長會議的指定服裝品牌;外貿企業自創品牌在全國開起了連鎖;引入全自動生產線,效率翻一番.....
9月12日-14日,江蘇國際服裝節在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南京市數十家紡織服裝企業帶著秋季新款參展。記者發現,雖然紡織服裝業仍處于外需萎縮、內需不旺的困境,但是寧企用品牌化、自動化兩大利器,闖出了新的生機。
大手筆投建自動化工廠,效率翻一番緩解用工難
南京景鷹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為真維斯、海瀾之家、美特斯邦威等代工,去年產值1.8億元。
公司辦公室主任王建國告訴記者,現在服裝業招工難,人工貴,當前在設備上多投入一點比招工要劃算。近期,他們公司總投資1.5億元,拿下67畝地,建設新工廠。
“光是設備投入就有7000萬元,引入了全自動化設備、建設了立體倉庫⋯⋯以后,從面輔料到最后的檢驗包裝都是全自動的,估計生產效率將翻一番。你看這衣服上的裝飾褶子,以前是靠人工縫,效率低,質量還得不到保證,用機器縫質量有保證。投預計7-10年收回成本。”他說。
南京品牌成第21次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供應商
9月5日,由工信部和江蘇省政府承辦的第21次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在南京召開,官員們身上筆挺西服成了一道亮眼的風景線。德維鑫服裝集團的員工很驕傲,這是他們生產的“德維鑫”牌男裝和“BEEG”牌女裝。
作為南京地產品牌,德維鑫服裝集團有幸被國務院APEC籌備委員會指定為第21次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參會官員和志愿者的服裝供應商。為了爭取到這次機會,公司敞開研發中心和車間,最后服裝裁剪、縫紉、整燙、檢驗、包裝等生產流程得到了籌備委員會的認可。
公司負責人介紹,其實女裝“BEEG”品牌創立時間不長,僅一年時間,為了做好這個牌子,他們去年在廣州設立了1700多平方米的設計研發營運中心,目前已經在全國一二線城市開了12個專賣店。“德維鑫”西服是他們的量身定制業務。
外貿企業牽手設計公司自創品牌
南京愛沁緣服飾公司的陳玲玲,在高淳經營著一個家族企業。她說,工廠做了7-8年了,過去以貼牌為主。
最近,在高淳工信局的鼓勵下公司開始發展品牌,去年創立了蔓城和蔓城素語品牌。陳玲玲說:“自己做品牌肯定是有點難,但我們在盡力。比如我們的款式設計復雜,拼接很多,面料也比較新穎,我們的方法是選擇和專業設計公司合作。目前衣服在工廠店銷售,明年會上天貓。”
每年投1000萬扶持企業做品牌
兩年時間,高淳服裝品牌數從“0”到“26”
走品牌之路,企業們擔憂得最多的是 “錢”的問題。創立品牌是一件極其“燒錢”的事,江蘇外貿業內曾經有人一年砸進去1000多萬,都沒折騰出“聲響”就偃旗息鼓。政府的手可以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高淳正在做突破性嘗試。
高淳是南京的老牌服裝產業集聚地,集聚著200多家工廠,3萬多產業工人。紡織服裝業創造的銷售額、稅收占全縣的五分之一,是高淳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但長期以來,高淳的服裝企業大多以代工為主,隨著歐美經濟危機加深,國外訂單減少,長單稀缺,外貿公司拼命壓價,企業面臨轉型。
高淳工信局副局長楊浦宏說,從前年開始,高淳每年拿出1000萬作為鼓勵服裝業轉型升級自創品牌的專項資金。這些政策包括,企業在縣內指定區域開形象店補貼房租、裝修費,在全國發展連鎖店給予貸款擔保和貼息,高淳服裝企業組團參展、市場營銷全額補貼……
“去年以來,我們服裝品牌從無到有,現在有13個企業,注冊了26個牌子。有實際運行的是8個企業的12個品牌。”楊浦宏說。他還透露,高淳正在建設慢城小鎮,現在有個設想,要打造一條街,把當地品牌都收羅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