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修鞋妻子縫紉 一干就是三十年
在滕州市東戈鎮十里八鄉都知道有一對夫婦修鞋補衣服,人稱“夫妻縫鞋匠”。丈夫叫張顯振,今年七十歲,妻子叫任春珍,今年五十六歲,夫妻倆現住在東戈鎮前村。
說起修鞋的事老張好像一肚子的話,“我小學畢業后,因家里窮跟著表哥在滕縣鞋廠學了一年的修鞋,從那以后,自已就在家練砸鞋、修鞋,有時練縫鞋時,經常被針錐把手刺出血,練砸鞋時有時把手砸破或砸腫。白天練,晚上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終于掌握了修鞋的技術,在農忙時幫家里干活,農閑時我就挑著挑子溜鄉趕集修鞋砸鞋。”
張顯振在家鄉干了幾年后就外出到甘肅省蘭州市區給市民修鞋、補鞋,在打工的過程中,在蘭州市區一個菜市場認識了一個賣菜的女商販,就是現在的妻子任春珍,他們一見仲情便談起了戀愛,一年以后,張顯振便領著任春珍回到滕州市東戈鎮前村老家結婚。幾年后生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
為了養家糊口,任春珍也跟著丈夫學修鞋、砸鞋,任春珍手巧,她不僅學會了修鞋,還學會了縫紉,補補縫縫樣樣行。為了家庭生活,夫妻倆相依為命,干完家中的農活,挑著挑子步行到滕州市的龍陽鎮、東戈鎮等鄉鎮的村莊和大集上為村民修鞋,后來從收破爛那里買了一臺舊縫紉機。從此,夫妻倆你修鞋,她縫紉。
張顯振和妻子任春珍先后到滕州市龍陽集、黨山集、山亭區的馮卯集等地給村民修鞋、縫補衣服,為了修鞋、縫補衣服他們吃盡了苦頭,有一次夫妻倆帶著剛滿一歲的閨女到滕州市龍陽集干活,剛走到半路突然雷電交加,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他們都被淋透了。有時為了修鞋連飯都顧不得吃,有時從家帶點煎餅和咸菜,喝點開水充饑。有一次任春珍縫鞋不慎將針錐扎到手上,因縫鞋的針錐帶勾,扎到手上拔不出來,鮮血直流,疼得她心如刀絞,他們立即到滕州市人民醫院開刀才取出針錐。冬天修鞋都把手凍破,干這個活雖然苦,但是他們堅持下來了,一干就是三十年,風雨無阻。“現在經濟條件稍微好了,近年來,買了機動三輪車,跑得更快了,也更遠了,經常到滕州城里干,縫鞋、補衣服是小活,一天也掙不了多少錢,但是這傳統的手藝不能丟,鞋壞了不能扔了,褲子壞了縫縫可以再穿,這也符合當前中央提出的勤儉節約的精神,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是我們夫妻倆還是要為兄弟爺門服務,把這個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傳家寶做下去。”張顯振老人拿著剛縫好的鞋高興地說道。
來找任春珍縫褂子的一位市民說:“現在這樣縫補衣服的太少了,我跑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你看我這件褂子就有點差口,其他地方都很好,如果扔了真是太可惜了,今天讓這位大姐縫縫和新的一樣,這樣太方便了,也節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