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維修實用案例 (斷針篇)
斷針
是指在縫紉過程中,機針受到意外的阻力和障礙而被折斷。主要原因是機針在工作過程中,與某些零部件碰撞或磨擦所造成。在與機針相碰的機件上能發現被軋、被磨擦的明顯痕跡。
偶然性斷針
1、由于縫紉粗、厚料時,用針太細,使機針在上、下運動時,機針的垂直位置發生左、右偏移;選用與縫料相適應的機針
2、機針彎曲,針尖毛,支針螺釘沒有旋緊;旋緊支針的螺釘,更換新針
3、由于縫制厚、薄不勻的縫料時,機器速度太快,機針發生位移,和旋梭碰撞而被折斷;應放慢縫制速度
4、在縫制過程中,用力推拉縫料,引起的機針彎曲而斷針,以及手、腳動作配合不協調;按照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機器
連續性斷針
1、壓腳板槽嚴重歪斜,壓腳緊固螺釘沒有旋緊,針板容針孔和機針同心度差,下軸軸向間隙過大;合理調整好各零部件的位置和間隙。對機針和針板同心度差的機器,應調整針板位置或在機針 升高到最高位置后,敲擊針桿下端處,校正中心位置
2、由于旋梭尖嘴平面低于梭架容針槽的平面;使容針槽的平面低于旋梭尖嘴平面0.15mm或者相平,使梭架容針槽既不能碰針,又能起到護針作用
3、旋梭和機針的間隙、間距、高低位置不對;根據標準,合理調整
4、送布牙與針桿運動時間位置不對,造成針刺時,送布牙還在送料,而造成斷針;可根據要求合理調整偏心輪的位置,當機針離縫料還有2-3mm時,送布牙應送料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