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原蝴蝶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王國龍
王國龍,原蝴蝶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現為公司顧問,現年65歲,已退休。
蝴蝶飛向海外的日子
記者:因為現在我們國力比較強大,但是一些民族品牌想打到國外去也是挺難的,當時我們蝴蝶是怎么樣在海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王國龍:作為蝴蝶品牌來說出口比較早,它具有自己的市場,一定的份額,也有自己的一些銷售渠道、一些客戶、一些代理,這樣的話,因為你知道銷售主要是渠道,所以這樣的話這是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是從我們協昌縫紉機廠自己有了自己的進出口以后,就做了一個比較大的動作,就是到海外去設點,在西非的尼日利亞成立了一個中國縫紉機制造聯合公司。在那里設立一個公司,和當地的商人一起成立公司。在當地成立一個裝配廠生產縫紉機了。這個有什么好處呢?這個好處就在于把縫紉機的質量從運輸、從裝卸這些所帶來的問題全部解決了,比如說你的縫紉機從上海運到尼日利亞,要裝上裝下,然后在路上可能碰到一些風雨,這樣的話縫紉機就無法確保,可能摔一下就摔壞了。在那兒裝配的話,臺臺縫紉機的質量都是好的,因為這個問題都在那里解決了。這樣就造成一個問題,我們的縫紉機質量比較好,在那里具有信譽,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大家都知道,縫紉機講究的是售后服務,因為它是一個高技術產品,所以要講售后服務,我們工廠在那兒售后服務可以自己解決了,客戶來了以后有什么需要,有的時候我們送他幾個零件也無所謂;第三個我們在那里以后,我們充分了解了市場,那里的需要,那里的銷售規律,什么時候淡季,什么時候旺季,他們的外匯變化怎么樣,匯率變化怎么樣,風土人情怎么樣,根據這些種種情況我們就制定了銷售,我們應該怎么銷售,什么時候要進多少貨,裝多少縫紉機,什么時候我們可以稍微少一點,在那里最受歡迎的是什么產品我們就裝配什么產品。
記者:等于是銷售和生產連在一起了,比較有針對性。
王國龍:對,就等于在銷售的地方我們生產。第三個問題,因為我們公司的存在,我們信譽很好,他們認為買你縫紉機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找得到的,而且這個廠肯定是中國來的,原廠生產的,因為我們有技術人員去的,我們在那兒經營的,我們經常每個星期都要面對我們的批發商,每天他們要來拿貨,我們要下去了解市場情況,那些買的人也看到,這是中國來的,所以他們就會放心,這樣的話我們的市場就不斷地擴大。可以說從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在那兒建廠以后都占有優勢,這樣的話我們的產品銷量就不斷擴大。
記者:剛才是說什么時間設立的這家公司?
王國龍:1989年的2月份,我們的設備到了,我們的人到了,簽約還是在前面。等于1989年正式開始在那兒運作了。我們現在在攻尼日利亞市場包括它的周邊市場,因為我們去了以后,西非都是黑人,通過邊境線也比較方便,而且尼日利亞是個大國,而且它有石油,還有外匯,而且還是個港口國,旁邊很多內陸國家都是從尼日利亞買了縫紉機回去,這樣不光在尼日利亞銷售,還帶動了整個西非市場都打開了。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尼日利亞的從銷售角度來說,銷售額要占整個出口的半壁江山。所以說我們自從工業企業自營以后,經過在國外建立公司以后,對我們的出口銷售,對我們提高產品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我們整個縫紉機的出口高潮的時候達到66萬臺以上。這是最高的一年,單蝴蝶牌出口要達到2000多萬美金。
記者:之前還是輕工業部的外貿公司主管出口的時候,出口情況如何?
王國龍:我們從進出口自行的時候,我們大概是千萬美金不到一點點,是出口。一直到94年,當時是88年,六年時間我們出口翻了一番,也就是說國家對我們國營企業或者說我們大企業出口為主導的預計,那時候完全是正確的。
記者:等于我們出口的話還是以家用機為主?
王國龍:我們出口是以家用機為主,以老式的家用機為主,因為我們出口的市場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比較落后的國家,比我們國家落后的國家比較多,我們出口主要是在非洲、東南亞、中東還有南美這些地方,都是這些地方。發展中國家或者一些不發達地區,因為剛剛都已經介紹了,我們縫紉機以前主要是用來自己做衣服,隨著我們國家國民經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機成衣化,來幫我們做衣服,成衣化的衣服又好,價錢又便宜,所以發達國家就不做了。但是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為什么需要呢?他還要自己做,特別是非洲國家,他的衣服比較簡單,有的時候就一塊布,自己能做。客戶很簡單地做一做,也沒有什么花式,它的經濟也不是很發達。
比如說按照我們現在的平均工資,可能一個月能買8臺到10臺縫紉機,現在三四百塊一臺。但是在尼日利亞可能他的收入一個月買不起一臺縫紉機,和我們以前差不多,所以對他來說縫紉機還是屬于比較高檔比較貴重的東西。
記者:這可能跟我們國家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消費水平差不多。
王國龍:我在尼日利亞的時候,我的一個駕駛員他才20元美金一個月,你想想看,因為隨著通貨膨脹啊什么的他的工資可能比以前高很多了,但是我那個時候89年、90年,91、92年93年,那時候他才20元美金一個月,你想想看,他能買縫紉機嗎,我那時候的縫紉機要賣100美金,他可能要五個月不吃不用,才能買一臺縫紉機,對他來說完全是奢侈品。
記者:好像蝴蝶這種老牌子現在在中國、在上海的市場上也不是很多了,現在整個海外的銷售情況怎么樣?
王國龍:現在海外銷售情況我們公司每年還是比較穩定的,一年大概50萬臺左右,大概就是這么個水平。有的時候多一些,有的時候少。也是家用機為主,還是老的產品。
記者:等于說我們現在老的產品都是出口的?
王國龍:應該是出口多,我們公司主要是出口,蝴蝶也是主要出口,絕大部分出口,少量在內銷。
記者:因為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印度尼西亞的商標的案件,這個覺得蠻有意思的。
王國龍:印度尼西亞的商標呢主要是這樣,因為印度尼西亞也是我們的一個比較早、比較大的市場,我們剛出口就往東南亞走的嘛。當時有的商人在印度尼西亞又注冊了蝴蝶牌的商標,這就牽扯到他注冊了我們就不能進去,對不對?這樣就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影響。當時我們就通過我們的客戶,新加坡的客戶、香港的客戶,來主張我們的權利,當時牽扯到一個問題,注冊在先還是銷售在先,對商標來說有這個規定的,因為我們銷售到印度尼西亞去的是比較早,因為我們的產品又是中國的馳名商標,馳名商標受到世界上商標的保護,當時我們就找到了非常有利的證據——銷售發票,說明我們在當地是銷售在先,所以這樣的話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包括我們國家的工商業管理總局,我們國家駐印度尼西亞使館,還有外商的一些幫助,就打贏了這場官司,使我們的產品能夠在印度尼西亞繼續銷售,商標也屬于我們。
記者:當時印尼搶注商標的人是不是也是一開始銷售我們的蝴蝶縫紉機,是不是一開始是我們的銷售商?
王國龍:也不是的。就是看你好銷了,他們就要搶注。如果是我們自己的代理他就不需要了,因為錢是他賺的,不是我們賺的,所以我們也通過我們的代理去跟他打官司,通過我們的印尼代理、新加坡代理、香港代理這三方合起來打官司。因為打跨國官司不是很容易的,我們唯一有利的就是我們是馳名商標,第二個是我們銷售在先。
記者:就是當地的發票那些?
王國龍:恩對。因為你知道,過去我們國家對商標、知識產權方面也不是很注重的,企業也不是很注重。
記者:而且一開始因為我們中國的企業生產和銷售是分開來的,他們只管生產,銷售也不管,所以商標、知識產權方面也是很重視。
王國龍:對,不像以后,我們企業外貿自營以后,我們公司就對這個就開始重視,我們有專門的人在搞商標注冊,而且我們和國內專管商標的公司都有聯系,比如說國家發表了什么企業要注冊商標了,和我們類似的他們都會通知我們,我們都會根據它的情況是不是侵權還是有爭議,而且我們把我們公司在國外注冊的那些,我們在80個左右的國家注冊了公司,把那些注冊的情況,是哪一年注冊的,到什么時候到期,到了時候我們就會去轉,通過我們國內的律師行,通過國外的律師行,把這些商標保護住,所以我們每年在商標保護上面花的費用不少。我們國家后來對商標很重視的,每年你注冊商標國家都會給你補貼,多的時候補貼你一半,所以我們一個是國家政策,第二是商標管理加強了,這對我們蝴蝶品牌的銷售也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就是知識產權了,人家就不能銷售,冒牌就要打擊。我們在尼日利亞在這方面花的力氣也是最大,而且每年在打假,因為尼日利亞對我們來說是個主要市場,如果尼日利亞市場不好了,我們公司的整個出口就要受一半的影響,所以我們這個市場的知識產權必須維護,我們和尼日利亞公司是大家出一半的錢,凡是尼日利亞打官司,它出一半我們出一半,通過我們的客戶找到商標總局、海關,每年都有的,每年每年都有,所以商標的維護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維護不好你的出口也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