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激情 在线-欧美 日产 国产动漫-欧美 亚洲 激情-欧美 亚洲 丝袜 清纯 中文-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工業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印度打造“全球制造中心”?

      上月底,上任四個月的印度總理莫迪在首都新德里高調啟動“印度制造”計劃,提出未來將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制造中心”。作為印度新政府振興經濟的重要戰略規劃之一,“印度制造”的前景如何?與“中國制造”的關系又是怎樣?
      
      制造業是印度經濟軟肋
      
      自上世紀90年代初實施改革以來,印度經濟出現爆發式增長,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一極。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印度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13年度更跌至5%以內。印度經濟管理部門和分析機構逐漸認識到,印度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缺陷——過于偏重服務業和以IT、醫藥等行業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卻忽視了對傳統制造業的扶持。目前,印度制造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且技術水平相對薄弱、管理落后,對出口貢獻很小。這制約了印度成為工業和軍事強國的潛力,也難以消化日益龐大的就業需求。
      
      在2014年大選以絕對優勢獲勝上臺的印度總理莫迪,以重商主義特質及其在古吉拉特執政期間的經濟發展經驗讓印度工業界寄予厚望。而莫迪政府成立以來,也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工作重心。據印媒報道,“印度制造”是莫迪親自操刀為振興本國經濟量身定制的關鍵性計劃之一,旨在以加強制造業為突破口,為成為世界強國“夯實基礎”。為此,新政府將首批25個行業列為重點,承諾將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并提供一系列相關配套優惠政策,以吸引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實現印度經濟重回快速增長軌道。
      
      優勢和短板都很突出
      
      “印度制造”計劃推出以來,在印度社會產生強烈反響,一些國際咨詢機構也看好印度的制造業前景。德勤(會計事務所)指出,印度幾乎具備成為制造業巨頭的所有的關鍵因素:人口紅利、具有吸引力的國內市場、運輸與勞動力上的比較優勢、對美元相對較低的匯率以及低政治風險。
      
      事實上,印度制造業的基礎并不差。印度最大的集團公司塔塔集團商業運營涉及七大領域,其制造的產品暢銷全國,近年來還將路虎、捷豹汽車品牌收入囊中。此外,在紡織、鋼鐵、石油、生化等行業,印度也涌現了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國企業。從2006年到2011年,印度制造業保持著17.1%的復合年均增長率,主要產品為紡織品、工程器材、汽車和化工品。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計,按目前增速,到2025年印度制造業總產值將會達到1萬億美元,占GDP的25%到30%,并新增9000萬個國內就業崗位。
      
      不過,也有質疑者指出,落后的基礎設施和低下的管理效率,是妨礙“印度制造”崛起的主要障礙。世界銀行新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189個經濟體中,印度的營商便利環境僅位列第134名。塔塔集團董事長塞勒斯·密斯特里也坦言,印度制造業要吸引外資必須更新基礎設施、加強能源和物流系統。而印度經濟學者夏爾馬則對于“人口紅利”的說法不以為然:“印度龐大的年輕勞動力人口多數受教育程度和技術素質不高,政府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幫助提供勞動技能培訓,他們反而會成為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趕超“中國制造”尚有距離
      
      中國是“世界工廠”已是不爭事實,印度與中國競爭“全球制造中心”的底氣何在?
      
      對此,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斯里瓦斯塔瓦認為,相比中國出現產能過剩、原料和勞動力成本攀升等問題,印度低廉的生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加上在IT、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技術和資本積累,印度成為包括中國廠家在內的全球制造商實現產業轉移和技術創新的理想地。此外,本國國民在英語應用方面的優勢也使印度更容易與國際貿易接軌,而印度在改善基礎設施、物流、電力供應和電信服務以及互聯網應用方面旺盛的需求,也給外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根據最新出爐的德勤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印度目前制造業競爭力位居全球第四,預計到2018年,印度將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制造業強國。
      
      不過,“印度要想取代中國成為國際制造業的領頭羊,短期內似乎并不現實”,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常駐印度商務人士介紹,印度本土制造的產品質量和全球化程度仍較有限,國際競爭力并不高。“印度制造業長期以來相對封閉,并沒有充分參與到國際供應鏈和價值鏈之中。而就生產能力、成本控制和產品性能而言,印度許多行業與中國差距在十幾年以上。”例如從服裝、玩具到電子產品甚至節慶用品,印度市場上隨處可見中國產品,原因是中國產品的性價比不可替代。談到中國企業到印度大舉投資建廠的前景,該位中國商務人士稱,印度新政府雖然采取了一些新措施,但由于社會制度、法律體系不同以及其他一些隱性障礙的存在,中國企業赴印投資仍需保持謹慎。
      
      一些印度經濟學者指出,“印度制造”計劃有學習中國經驗的痕跡,但印度不應照搬“中國制造”的模式。印度學者拉尼·慕克吉表示,印度發展制造業將博采眾長,既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重視引進核心技術,并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培育自主研發能力,長遠目標是要改變印度在工業產品和技術上對國外的依賴。
      
      對于來自“印度制造”的競爭,中國持開放心態。中國駐印使館商務處參贊王賀軍稱,從發展階段和市場特點來看,中國是印度引進資金和技術的“最理想的伙伴”,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愿意到印度尋找機遇,并期待印方給予中國企業投資提供更多的便利措施。印度商工部秘書康特也表示,“印度非常愿意與中國進行經濟‘對接’,并期待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此間分析指出,中印經濟都面臨轉型時機,未來不排除“世界辦公室”與“世界工廠”的角色互換,而兩國在制造業加強合作有望帶來雙贏局面,雙方在基礎設施、高速鐵路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而新能源領域可以成為兩國合作的新亮點。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