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升為國家戰略 運動服飾行業將迎新契機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旨在進一步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了支持舉措,譬如完善稅費價格調整,在所得稅、營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及水電氣熱價格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等。《意見》的出臺,并認為是正在為高庫存和業績下滑而苦苦掙扎的運動服飾行業的一大利好。對此,業內專家如何看?傳統的運動服飾行業需如何變革才能抓住新的機遇?記者邀請了業內專家一起探討。
將對運動服飾相關產業鏈產生拉動作用
記者:您認為《意見》對于運動服飾行業來說是個重大利好嗎?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劉岳屏:是的。《意見》的出臺對于運動服飾行業來說肯定是重大的利好,對于促進消費,做大市場規模有很大的幫助。我想運動服裝品牌企業、貼牌加工企業以及運動面料生產企業都會從中受益,可以說是對整個產業鏈都可能產生拉動作用。
知名服裝行業專家馬崗:這個政策對于我們整個體育用品行業的確是一個很給力的消息。事實上此前,每年都有業內人士在吶喊,建議我國在體育、體育用品行業等方面需要出臺一些相關的政策,來扶持行業發展。現在終于有比較明確的聲音下來了,這是一個好事情。
其實,我國體育用品行業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培育,也是具備一定競爭力的。國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品牌的美譽度等都逐漸積累起來了。但是不得不說,我國的全民健身、對體育的認識和消費意識都還是不夠強的。
記者:您認為我國的運動服飾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劉岳屏:過去十年是國內運動服飾行業的黃金十年,這期間,國內運動服飾行業保持了每年30%-50%的高速增長,隨著國內零售環境的變化、電子商務的快速興起,運動服飾行業開始面臨巨大的庫在壓力,運動服飾行業進入到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這是行業從數量到效益的轉型期,是行業走向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變革期。在這樣一個新時期,我們應該回到行業本源、本質,同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企業要在產品設計、新材料的應用、品牌的溝通方式、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做出產品的個性化和差異化。
馬崗:我國的體育用品行業,今年已經出現了銷售有所好轉,或者說有復蘇的跡象,但這個跡象并不是每家企業都有的。從財務數據上看,安踏是明顯好轉了,但是李寧還在虧損。
從行業來看,以前這個行業的增長是市場空白期的增長,更多地是依靠覆蓋空白市場來達到增長的,所以那個時期,品牌非常得多,國內品牌就起碼有十幾二十個,但現在市場上主要流動的品牌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品牌已經消失了,市場集中度就會越來越高。從市場來看,近兩年,運動服飾行業的市場份額實際上是下滑的。2014年,這個行業真實的情況是有的企業往好的方向發展,有些企業還是存在經營的壓力,甚至有些企業還存在被淘汰的風險。這個市場還是在不斷地走向集中,未來品牌還會越來越少,但品牌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
運動裝備品類也將迎來發展契機
記者:要抓住新機遇,這些企業需要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馬崗:國家在這方面的一些利好政策、規劃,對企業來說,它更多地利好于我們這個大眾消費級的市場的產品。這個市場是全民健身帶來的宏利,只有老百姓全力參與了,我們整個體育產業的市場才會被撬動出來。
此外,我認為除了鞋服這個類別,運動裝備這個市場也是未來比較利好的市場。從市場發展的曲線來看,特別是李寧的財報來看,李寧的子公司紅雙喜每年的業績是穩步上升的。類似于紅雙喜這樣的企業產品,還有球拍、健身器械等類別,未來也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因為以后老百姓參與的這種運動的豐富程度,就是項目會越來越多,種類也會越來越多,它其實利好于更細分的,但是大眾參與度比較高的,比如說羽毛球類,這幾年是有比較好的成長,或者說跑步類的。
所以我認為,在運動裝備和運動器械、器材類,未來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遇。企業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記者:據我了解,很多向H&M這樣的國外快時尚品牌也加大了運動系列產品的開發,向這個品牌擴張,對此您是否看好?
劉岳屏:運動服飾時尚化是最近幾年的行業新趨勢,這也是當今消費者對運動服裝的全新需求,快時尚品牌加大運動系列產品的開發也是順應了這樣的趨勢。
馬崗:這是符合快時尚品牌的市場特點的。快時尚品牌其實要做的是全品類的一個結構,進軍運動服飾也在做一個市場的試探。但是其運動服飾的專業程度相對不高,它現在是一個補充品類,不是它的主打品類。
記者:您對廣東省的運動服飾品牌的競爭力如何評價?
劉岳屏:廣東運動服飾品牌的數量相對較少,相對于福建運動品牌而言,在品牌陣容上確實遜色。在《意見》出臺的政策背景下,我們可以預見到未來市場的成長性,也期待廣東運動服飾品牌能夠抓住這樣的歷史機遇,實現跨越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