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那個有縫紉機的時代
縫紉機,是六七十年代普通家庭的奢侈品,和自行車、收音機是當時中國家庭引以為自豪的"三大件"。青年完婚,娘家陪送的嫁妝里有了一臺縫紉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一點也不亞于今天一臺小汽車。
小時候,媽媽們總能用一臺縫紉機給我們“變出”一件件款式新穎的衣裙,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穿新衣的我們總能引來小朋友羨慕的目光。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縫紉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悄然從我們身邊消失了,周圍親戚朋友家的縫紉機大多以叁瓜倆棗錢賣給了收廢品的。
如今,我們早已習慣了買成衣、訂做布藝,就連家里卷個褲腳、改個小東西都很難找到愿意接活的裁縫店。
而時尚總是在輪回之中……近些年,手工縫紉再次風行,這項古老的工藝又重新刮起了時尚旋風。
在美國的高中和大學校園里,縫紉俱樂部正越來越受學生們的歡迎。不僅如此,一些年僅9歲的孩子放學后還會去參加縫紉興趣班,甚至有機構舉辦專門的縫紉夏令營。
現在,縫紉不再是那些年滿足基本服裝需求的工具,而是熱愛生活的人們實現創意生活的一種途徑。通過縫紉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給自己的寵物狗做雨衣,把枕套改成背心,把寶寶的舊衣服改成特殊款式和圖案,給你的家具穿上新衣,甚至設計屬于你自己獨一無二的服裝……
重拾縫紉,我們從DIY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