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機械零部件磨損的主要原因
縫紉機使用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機械零部件磨損的現象,我們來分析下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組成機械各運動副零件的表面都有數量不等、高深不一的凸峰和凹谷,當兩個零件相對運動時相互接觸的表面實際上是以各凸峰之間的機械嚙合為接觸特征,實際接觸面積只有名義接觸面積的百分之幾,乃至千分之幾。因此,會導致產生很高的接觸應力。
如果機構中沒有合適的潤滑或其他特殊保障措施,就難免會造成組成運動副的零件表面材料發生塑性變形和磨損,從而使正常的運轉呆滯、失效。表面越是粗糙的零件越是容易在運動副中產生更大的摩擦力。當運動副中相對運動的機械零部件線速度達到10米/秒的時候,在沒有采取允許干摩擦措施的工況中,會使相互運動的構件材料表面迅速升溫——焦化——乃至咬死,此現象在縫制機械上亦不例外。
以縫速為5000r.p.m(轉/分鐘)的高速平縫機為例,裝有旋梭的下軸,角速度是10000r.p.m,其旋梭內外導軌運動副之間的相對線速度大約15米/秒左右,已遠遠高過10米/秒的臨界,如果沒有合適的潤滑保證,其磨損、運轉失效的嚴重情形就可想而知。一旦潤滑不能在運動副間形成足夠厚度的壓力油膜,組成運動副的零件表面將直接接觸,硬度高的凸峰在硬度較低的材料表面滑過時就會產生類似“螺旋狀”或“犁刨狀”劃痕,而且這種現象還會隨外載荷和相對運動速度的加大而加劇。外載荷情況和運動形式不同,其磨損的形態則各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