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利:加速探索縫制設備智造之路
目前海西紡織服裝企業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重要階段,而“如何轉型升級的問題”卻一直在考驗著作為泉州晉江支柱產業的紡織服裝業。事實上,提升服裝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是先進的機械設備,特別是隨著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時代的來臨,對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晉江紡織機械設備制造商因此加快了探索“智造”的腳步。
位于福建泉州市晉江安海鎮的恒利針車城(恒利企業)是晉江紡織機械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企業創辦于1991年,主要經營縫紉機、制傘設備、箱包、制鞋設備、特種花樣等加工機械。從16歲那年第一次把縫紉機改裝成包邊機算起,該公司董事長曾勝利已在縫制設備制造行業摸爬滾打了30多年。
“這一帶區域第一臺做雨傘的縫紉機是由我改裝安裝的。拉帶機、圓頂機等很多設備的叫法甚至都是我命名的。”曾勝利自豪地對中國工業報記者說道,“目前,我們自主創新的產品已獲得十幾個專利,其中有2個還獲得了國家級發明專利。”憑借過硬的質量、專業的技術水平,恒利企業不斷地為制傘行業、紡織服裝行業開發新一代的機械設備,尤其是在改裝特種工業縫紉機方面卓有建樹,贏得了廣大同行的認可。
實現“智慧生產”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步消失,機器代替人工的時代已經來臨。特別是對于沿海加工制造企業來說,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公司運營成本不斷增加,以及招工難等問題給企業發展設置了障礙。曾勝利對缺工的苦惱有著深切的感受,他覺得呼吁企業走向自動化、逐步實現由機器代替人工很有必要,因此,乘著“智慧生產”的快車道,他孜孜以求智能化設備的生產。
曾勝利拿出一個皮革鞋面向記者介紹:“這是一臺機器做出來的。”他指著鞋面前半端的弧形縫線說:“像這樣的弧形縫線,一般工人是做不出來的,經驗老道的熟練工才行,但運用了有關的設備,只需要把鞋面固定在模板上,放進機器就能自動車線,又整齊又快。”他表示,“研發制造出一臺能替代20個工人,甚至30個工人的機器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研發團隊一直朝著這個目標走。”
由于勞動力的緊缺和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近年來出現了部分企業把工廠轉移到國外的現象。對此,曾勝利對記者談了他的看法:“企業轉移到國外,很多方面會受到限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一個簡單的衣服扣子、一條紡線都要回國內采購,那么,就給整個生產線帶來不便,影響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事實上,面對國內企業用工成本上升的困難,呼吁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機械設備智能化,實現“智慧生產”,不僅是企業自身正在做的事,政府與相關部門等也都在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共度難關。如為支持紡織制鞋機械業發展,泉州市每年拿出2000萬元的市級專項資金,從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諸多方面對機械裝備業進行扶持。市政府還出臺了《機械裝備產業發展行動五年計劃》,目的就是要在重點產業領域率先突破,快速抓出成效。有企業的技術創新及政府的支持做后盾,紡織機械制造實現“智慧生產”正在逐步實現。
省工提質增效
恒利企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改裝家用縫紉機,90年代制造電動縫紉機,2000年以后開始研發制造電腦頻車,直至如今又開始制造縫制自動化機械設備。“一路走來,我們的生產技術都緊跟國際水平,很多機器甚至是世界首創。比如,同樣生產一條毛巾,日本的用時是13″2,而我們只需要7″8就能做到。我們的技術是可以與之PK的。”言談舉止間,曾勝利董事長顯得非常自豪。
據了解,自2011年以來,從紡織到染整,從面料到成衣,晉江紡織服裝全行業進入了技術升級的快車道。尖端的紡織設備無疑為晉江紡織服裝產業提供了一條節約人力成本的快速通道。在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高新技術、自動化設備必將介入更多的生產環節。
曾勝利把晉江當成實踐和挖掘縫制設備新技術的一塊寶地,用他的話說晉江有雄厚的紡織服裝產業基礎,給紡織機械制造企業試驗新機器新技術提供了實踐基地。他常常帶領研發團隊到車間看工人的縫制動作,試圖通過觀察研究制造用機器來代替人工,真正做到自動化機械生產省工、提質、增效。
為客戶“私人訂制”
在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今天,定制服務也愈發受到重視。不僅服裝能實現私人訂制,生產服裝的機器也能量身打造。據曾勝利介紹,恒利企業目前走的就是為客戶“私人訂制”的路線,公司根據客戶對設備的需求,按訂單量身打造產品,只要客戶有需求,甚至還能夠生產出節能增效的一整條設備生產線。記者看來,機器版的“私人訂制”也可謂是企業在同行競爭中走差異化經營的一個路子。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不僅企業的產品技術要加快升級,銷售策略也要跟著轉型。
目前,恒利企業已經成功研發縫制智能機械手。曾勝利欣喜地對記者說道:“縫制設備一直以來都是我們研發制造的重點,福建省整個行業約有1300多家同行企業,我們的技術水平仍走在行業的前端,且我們的研發團隊從來沒有止步過。”據悉,恒利公司與韓國企業合作,已成功打造出利華牌、傳奇牌縫制機器。
許多人以為,紡織服裝企業想要了解最前沿的行業信息和動態必須出國;頂尖的縫制設備、信息化設備的生產商全在國外。殊不知,許多“晉江制造”的產品諸如恒利針車已占據了國內外主要市場。誠如一位臺灣客商向美國客戶推薦:“購買縫制設備,你去福建(晉江)找恒利!”
據記者了解,目前福建晉江一批紡織機械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先后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極大地化解了企業內外部風險,使得晉江整個紡織服裝業順利實現了穩中求進。
強者更強。下一步,鼓勵更多的中小紡織機械制造企業資金投向研發設計等領域,延伸產業鏈,引入“智慧生產線”,這是調整優化整個產業結構的路徑選擇。恒利針車城(恒利企業)的發展已為我們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