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裝集成制造系統(二)
我國第一個服裝CIMS應用示范工廠
CIMS在我國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吸引了更多人的興趣與投入。1986、1987年863/CIMS剛啟動時,有很多人認為“CIMS離我們還很遙遠”。1989、1990年一些大中型企業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要求實施工廠CIMS工程,大家感到“CIMS正向我們走來”。1993、1994年的形勢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不少中小型企業需要CIMS,“當前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國內推廣CIMS技術”。三種不同的提法典型地反映了CIMS在我國這七八年來所走過的路程。
1992年,為跟蹤、學習國際先進制造技術,我國第一個服裝CIMS應用示范工廠開始考察、論證,當時國際上開發完成或正在開發的CIM系統主要有:
一、“綜合服裝生產系統”(Total Apparel System)
1990年完成的“綜合服裝生產系統”(Total Apparel System),是由日本兄弟公司與法國力克公司聯合開發的一條柔性生產線,可將生產線上的人、設備、物流和信息等能力發揮至最大程度。主要由四大模塊組成:
(一)設計、生產計劃模塊,包括款式設計、打版,生產工藝單、成本核算;
(二)制造模塊,包括自動鋪布和裁剪機、計算機輔助縫紉機、吊掛傳輸線、具有高性能圖形終端的生產線控制系統、后整理;
(三)營業模塊,包括訂單管理與錄入系統、供應、銷售(P.O.S.系統和庫存管理系統);
(四)管理模塊,建立企業共享數據庫。
二、西班牙艾維斯公司開發的“Inves CIM”
1991年,西班牙著名的服裝生產與自動化設備生產廠商——艾維斯(Investronica)公司,將自身研究開發的CAD/COST/CAM/MOVER等系統進行集成,在馬德里本部實現了Inves CIM系統,并公布了其CIM解決方案。該CIM解決方案由九個分系統構成:
三、英國萊切斯特理工學院研究開發的“CIM-TEX”
從1989年開始到1992年完成,歷時3年,總投資780萬英鎊,由英國政府貿工部負責,由41家工業企業資助,5所英國大學參加,集中英國各地、各行業的專家合作,在萊切斯特理工學院建成了一座占地 600m2的CIM中心。該項目的意圖是,通過在針織服裝行業運用CIM技術,幫助英國服裝企業適應市場需求,重點放在CIM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應用,使之在短期內見效。該CIM中心的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建立一個包括兩條針織休閑服生產示范線,為地方工業服務;二是在有關領域開展研究,解決服裝CIMS實施中遇到的技術問題。CIM-TEX中心的宗旨是對工業界開放,向工業企業家提供一個密切聯系工業的高水平研究基地。
萊切斯特CIM中新建成的兩條生產線,目的都是要從改善機器性能中提高生產效率。一條是半自動的,以操作工為中心的生產線,另一條是盡量減少人的干預的全自動生產線。
該中心開展的研究工作包括五個工作單元的研究和三個關聯軟件包的開發。這五個工作單元即是五個離散的自動化島,合起來覆蓋了生產針織休閑服的所有制造環節。關聯軟件包則涉及對決定這些單元間的可互操作性有重要影響的研究領域,使五個單元集成起來。其功能圖如下:
圖11
1993年,國家科委正式立項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服裝設計與加工工藝示范中心》,國家投資730萬元人民幣,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自籌667萬元,共計1 397萬元。由“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牽頭,聯合國內17個高等院校、研究單位和服裝企業共同探索、開發,在“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建立一個具有9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的,以男西服為主要產品的中試生產線。1994年列入國家863計劃,成為我國第九個CIMS應用企業,我國第一個服裝CIMS應用示范工廠。
服裝CIMS的實施要點
一、服裝CIMS的總體結構和主要內容
從總體上說,服裝CIMS具有和機械等其它行業CIMS共同的地方,也有其區別于其它行業CIMS的特殊性,服裝CIMS的總體結構用下面的輪狀圖來表示。
一個比較完整的服裝CIMS是由若干個分系統組成的,這些分系統各有自己的功能,完成一定范圍內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輸。這些分系統又是互相關聯的,不是彼此孤立的。他們各自的功能集成在一起,從而實現整個CIMS系統功能,因而就他們彼此的關系來說,他們是并列的,沒有先后之分,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又交互工作,相互協調,從總體上實現功能和信息的集成。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地疊加,而是實現1+1大于2的總體優化。一個分系統又可細分為若干各子系統,子系統之間的關系也如上述,子系統還可以再行細分。因此,服裝CIMS的總體結構優勢是分層次的。用輪狀圖形就能表示出這種一方面劃分出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協作的分系統,另一方面劃分出若干層次的結構。
圖12
輪子的中心是網絡和數據庫,這是服裝CIMS的兩個支撐分系統,是信息集成的基礎,處于系統的最內層,直接與計算機硬件和系統軟件相連。靠近網絡和數據庫的外層是數據管理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向所有其它分系統提供所需的數據,包括經營管理數據和工程制造數據,并且支持各分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一般來說,它的功能可以借助于內層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來實現,但在較復雜的異構數據庫管理系統和異構的計算機網絡環境中,它需作必要的數據格式轉換工作。再往外一層是設計、制造、經營、管理層,是服裝CIMS基本的功能劃分,換句話說,服裝CIMS是由這4個基本功能分系統構成的。設計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服裝的設計,包括款式設計和樣片設計;制造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服裝的制作,包括衣片裁剪、縫制工藝編制、工位編排以及衣片傳輸;經營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市場預測、經營決策以及客戶訂單的管理等;管理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生產計劃管理、庫存管理、物料需求計劃和其他業務的管理。每個分系統又分為若干子系統,在輪狀圖的外層示出。需要說明的是,分系統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層次的安排和子系統的劃分也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的,并沒有統一的格式。服裝企業實施CIMS首先要進行需求分析,然后進行總體設計,因此各企業的CIMS在總體結構上也不盡相同,其輪狀圖也不一樣。況且,對CIMS總體結構的描述也不限于輪圖,還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還要指出的是,CIMS是個復雜的大系統,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描述和分析,會形成不同的體系結構和參考模型,美國、歐洲等在對CIMS研究的過程中提出過多種體系結構和參考模型。我國建立國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時參考了美國國家標準局提出的五層遞階規劃和控制的模型,用來描述CIMS中管理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分層遞階的關系。
圖13
所謂分層遞階的概念是指把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任務進行分解,分給下一層的若干單元去完成。上下級之間有著簡單的關系,即上級向下級分配任務,下達命令;下級執行命令,完成所分的任務,并將執行的結果反饋給上級。這種方法可以把復雜的任務分解為許多簡單的任務,便于管理和控制。從圖的形狀看,像一個金字塔,從上到下,任務越分越細,工作越來越單一。因此,這也是研究CIMS總體結構時的一種分析方法。服裝CIMS大抵也可以用這種方法進行分析,但具體層次的劃分也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
由于受當時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和我國的經濟實力的限制,服裝CIMS用工程第一期整個系統規劃設計為以下幾個研究專題。
(一)服裝信息收集、處理與發布(GIS—Gar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服裝信息系統的功能是收集有關服裝的各種信息,包括服裝流行信息、服裝科技信息和服裝經濟信息等,特別是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存儲和傳輸大量的有關服裝流行款式、花色、面料等信息,做到對國內外服裝流行趨勢的動態跟蹤,作為經營決策和款式設計的重要依據和參考。
(二)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服裝計算機輔助設計一般分為款式設計和衣片設計兩大類,款式設計又有三維(立體的)和二維(平面的)之分。款式設計為設計師提供輔助工具,解決創意和構思中的繪圖問題,并且可以方便地選擇面料的花色,構成各種效果圖。衣片設計為設計師提供衣片設計、讀版、修改的便利工具,并能通過計算機自動完成打版、放碼以及自動排料等功能,是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快速響應的保障。
包括從紗線花色、服裝面料的花紋(織紋)與組織設計、接觸式人體測量、三維服裝設計、三維至二維衣片的展開、二維服裝款式設計、打版、放碼、排料。
(三)服裝計算機輔助裁剪(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服裝行業中,CAM的概念相對狹義,一般指計算機輔助的自動裁剪,而非計算機輔助制造。可將CAD生成的衣片排料圖直接傳入數控裁床,并由計算機控制裁床精確的按照排料圖實現無紙裁剪、數據轉換、模擬裁剪。
(四)服裝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Computer Aided Procedure Planning)
服裝CAPP是從機械CAPP借用來的名詞,主要功能是完成服裝縫制的工藝設計,規定出服裝縫制的各道工序及其所需的縫紉設備和工時定額,即完成服裝制造的方法。不過,這些都是借助于計算機來實現的。
(五)服裝柔性生產線(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一詞也是機械行業借來的,服裝的縫制過程類似于機械裝配過程,因此在服裝行業借用FMS——柔性裝配系統大概更為確切。所謂柔性就是靈活性,能方便地改變工位配置,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需要。服裝FMS主要指吊掛式的衣片傳輸系統。通過計算機的控制可以自動地把掛有衣片的掛架送到所需的工位。換句話說,不同品種的服裝有不同的縫制工序,所需的縫紉設備也不同,改換一個品種,就要對工位配置作調整。服裝FMS的柔性不是靠移動縫制設備、調整工位來實現的,而是靠計算機軟件調度掛架的傳輸路線來實現的。因此,服裝FMS不但能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需求,甚至還能實現多品種的同時混流生產。由于采用掛架傳輸衣片,改變了傳統流水線的捆包式批量生產方式,解決了傳統方式衣片易臟、易皺、易丟失、易錯號等的問題,可算是服裝生產中的一大革命。
(六)服裝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CAQ—Computer Aided Quality)
服裝CAQ是利用計算機對服裝制造的質量進行檢查和監督,保證產品質量的系統。一般分為質量自動檢查和質量管理兩大內容。前者包括對面料疵點的自動檢查、成衣尺碼的自動檢查等,通過計算機對人工質量檢查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和管理,并可實現在線質量檢查,將縫制過程中檢驗不合格的半成品通過吊掛傳輸線自動送回原操作工位進行返修,從而使成衣質量得到保障。
(七)服裝管理信息系統(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服裝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包括了前面所述經營和管理兩部分系統的主要內容,大體上說,經營主要處理企業對外的關系,管理主要指企業內部,在具體實施時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或分或合。在經營方面,它包括決策支持系統DSS,即根據服裝流行趨勢和市場消費分析等信息,對服裝企業的經營戰略提供參考意見,供企業領導決策。此外還包括銷售管理或合同訂單管理,保證按客戶需求發貨和服務。管理部分涉及的內容較多,一般包括生產計劃的管理、庫存管理和各種業務過程的管理,如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