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出口退稅機制 企業叫好
2015年,出口企業收獲政策“紅包”。國務院決定,從1月1日起,提高血管支架等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同時,完善出口退稅機制,下放出口退稅審批權限,實施分類管理。業內人士表示,此舉將進一步減輕出口企業負擔,促進外貿穩定增長。
剛一開年,出口企業就有新消息傳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12月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為更好服務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會議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出口退稅機制。
從2015年1月1日起,提高血管支架、電動自行車、噴涂機器人等產品退稅率,對生產過程存在污染的含硼鋼類產品取消退稅。
除去通過稅率調整促進外貿結構優化外,此次會議決定的重點還在于對出口退稅管理方式的調整,目的在于降低企業退稅成本,提高退稅效率,進一步減輕出口企業的負擔。
加快流程縮短退稅周期
目前,我國企業辦理出口退稅的周期較長。為了便于管理,每年11月份,各地國稅局會要求當地外貿企業上報第二年的出口計劃,稅務局根據計劃安排退稅的專項金額撥款。但在實際操作中,企業的出口數額常常與計劃偏差較大。“如果稅務局的撥款充足,我們的退稅一個月就能到賬,但如果稅務局撥款暫時不夠,可能就要等很久了。”安徽合肥一家服裝出口企業負責人在采訪中告訴國際商報記者。
業內人士表示,這次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決定下放出口退稅審批權限,并對出口企業實施分類管理、采取網絡申報和自助申報等方式,都是為了便利企業,縮短流程,最終使企業加快資金周轉。
武漢一家汽車配件生產和銷售企業財務人員小劉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對于規模較小或者融資有困難的企業,每一筆退稅都可能影響到企業資金周轉,所以審批周期縮短對它們的影響會比較大”。
蘭州世聯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財務人員曾經體驗過網上申報出口退稅的便捷。該公司郭女士告訴國際商報記者,此前有一段時間,她和她的同事們可以通過網上申報辦理出口退稅,由區局進行網上審核,但后來網絡系統出現故障,網上申報被取消了。“現在我們每個月都要帶上各種單據直接到區局,如果現場審核不合格,還要多跑好幾趟,相比起來要多花很多時間。”郭女士說,“所以新政策的核心還是要讓企業更便捷,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類管理要便捷更要安全
國務院會議決定,對出口退稅實施分類管理,對納稅信用好的企業實行“先退后審”,對信用差的企業則從嚴審核。
近年來,受部分行業高退稅率的刺激,部分不法分子通過“配貨配票”來“炒單”,騙取出口退稅的案件時有發生,不僅讓國家財政遭受損失,還在市場上掀起惡性競爭,驅逐合規經營的貨代、報關行。每年國稅、公安和海關等部門也會合作查獲一批騙稅案件,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
“騙稅最后的損失還是要讓國家和企業承擔,所以稽查和處罰的力度還是要加大。”小劉說,“如果審批層級降低,流程也簡便了,反而讓騙稅的鉆政策空子更加容易,那肯定不是國家政策制定的初衷。”
郭女士告訴記者,目前蘭州根據納稅信用將出口企業分為A類和B類企業,B類企業辦理退稅時,要求準備的單證種類遠遠高于A類企業,而且審核也更加嚴格。不過,“先退后審”能否很快落實,郭女士還是有些疑慮。“現在不管是A類還是B類都是‘先審后退’,如果以后A類都可以‘先退后審’了,審核過程中再出現問題怎么辦?追繳稅款恐怕會更麻煩,建議把信用分級再做細一些,或者國家在一些地方做一些試點,然后再慢慢推廣。”郭女士說。
一位常年關注出口退稅具體業務的企業負責人的態度則更為謹慎:“事實上,企業最頭疼的是出口退稅風險防范機制中的缺陷,如果這些缺陷不能從根源上彌補,出口退稅越便利,不法分子可鉆的空子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