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零二的 “雙模化”管理體系
際華三五零二職業裝有限公司(簡稱際華3502)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職業裝、軍需被裝產品研發、生產、服務基地以及國家規定著裝單位服裝供應支柱企業,此外,它還涉足民用領域的西服、外貿服裝的生產,近年內更是創建了高端定制的商務成衣品牌。際華3502的產品包括軍警服裝、行業制服、外貿服裝、功能性服裝、戶外裝具、棉被、襯布等,公司外貿銷售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0年,作為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3502”為中國馳名商標。一直以來,際華3502重視服裝生產設備及服裝生產技術工藝在生產中的作用,積極引進先進生產設備,不斷提高服裝制造技術。公司現有3D量體設計系統、裁剪、縫紉、整燙、包裝、刺繡、絎縫、全智能吊掛生產線等各類生產設備6 000余臺,
近年來,際華3502積極探索“雙模化”生產,以降本提效、確保質量。公司在“雙模化”生產研究的現有基礎上,對產量、質量、成本等方面進行測定對比,以數據說話,持續引進、吸收、總結、完善、再創新,探索提升勞動效率、降低在制、控制產品質量、解決用工荒、增強多品種及小批量生產能力等課題。
“雙模化”契機
際華3502建設與實踐“雙模化”管理體系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個性化服裝消費需求逐漸成為服裝消費主流,服裝生產已由“少品種大批量”向“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轉變。建立反應迅速、優質高效的生產管理體系是服裝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為客戶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已成為服裝生產企業的目標。
其次,服裝企業一直不斷在探索組織大規模定制生產的途徑,如何提升市場反應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對加工過程和產品的優化重組、整合,運用現代信息、管理和制造技術等一系列技術管理創新手段,能夠減少定制產品零部件數和生產工藝,將定制生產局部或全部轉化為批量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再次,“用工荒”、“招工難”、“熟練工流失”等問題在服裝加工企業尤為突出。服裝企業培養一名熟練工一般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一旦熟練工流失將造成流水線作業失衡和較大的經濟損失。這迫使企業必須優化工藝流程,創新生產組織方式,實施技術管理創新,減少勞動用工,提高勞動效率。
基于此,際華3502以“生產組織模塊化”和“加工工藝模板化”為重點,深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推動服裝企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轉型升級。
何謂“雙模化”?
“雙模化”,即采用“生產組織模塊化”和“加工工藝模板化”的生產管理方式進行生產,其對服裝加工企業的生產模式進行了變革,實施效果顯著。
模塊化是指重用、重組及分解具有相對獨立功能、具備標準統一接口的子系統,快速組合成更大更完整的系統模塊,是把復雜系統進行分解和整合的動態過程。將一個產品視為由若干模塊組合而成,每個模塊又由若干個零部件(子模塊)組成的大部件,按功能性質可分為通用、標準、變動三種模塊。
模板化則是目前在服裝加工企業日漸普及的生產輔助手段。在模板材料上開出槽位,使用相應針板,按照槽位軌跡完成縫紉。20世紀60年代初德國開始研發試用服裝模板,80年代中期在日本推廣使用,90年代初引入中國。
“雙模化”的主要做法
際華3502的“雙模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研發設計模塊化、生產組織模塊化和生產工藝模板化。其中,研發設計模塊化是前提,生產組織模塊化是核心,加工工藝模板化是關鍵,生產組織方式變革是支撐,信息化平臺建設是基礎。
在研發設計模塊化方面,圍繞客戶的需求快速完成研發設計和產前技術準備,為規模化生產提供技術保障,確保訂單交貨期,實現內部快速聯動反應,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探索推進“研發設計模塊化”,際華3502與知名軟件公司合作開發了“職業裝研發設計技術信息平臺”,建立了款式設計、工藝信息、材料應用、服裝樣板、設備配置等多個信息庫,為“研發設計模塊化”數據庫內部各子模塊建設奠定了基礎。
以款式設計子模塊來說,依據不同類別服裝部件變化特點建立“服裝部件信息庫”,以襯衫為例,款式變化主要為領子、袖口、口袋、前身、后背等部位,依據這些部位建立款式數據和材料數據信息庫,工作人員通過調用信息庫中的款式素材和材料素材進行組合,快速完成款式設計工作。
生產組織模塊化作為“雙模化”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通過對訂單的分析和工藝的研究,結合物流、技術流、信息流的管理經驗逐步探索出以“訂單策劃精益化、生產加工專業化、工藝路線最優化、生產組織模塊化”為特點的生產組織的新模式,推進了企業生產組織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工廠依據訂單實施市場、生產“兩級策劃”,路徑、時間“兩次優化”,實現市場承攬、材料采購、生產組織、運輸物流、服務客戶等環節的快速聯動和反應。
建立生產相對專業化的分廠、班組和班組內部部件(子模塊)。依據產品特點將相同或相似的產品劃為六大產品族:即毛料服、作訓服、雨衣、棉服、帽子、襯衫。在排產時盡可能保證分廠和班組生產同類產品,形成工藝基本不變,人員相對穩定,員工熟悉設備,減少推線時間,降低培訓成本,穩定產量質量良好格局,以此做到生產相對專業化。
工藝路線最優化是生產組織模塊化的保障,技術人員參照同類產品分析研究制作工藝,依據各子模塊動態平衡原則,制定流暢、柔性的模塊化工藝路線方案。本過程分為兩步:一是對每一個部件(模塊)進行拆分,確定各部件子模塊;二是對部件子模塊進行工藝分析,劃分不可分工序,通過“服裝制作輔助工藝設計系統”(CAPP),持續優化不可分工序組合方案。
生產組織模塊化將服裝生產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模塊,各單元模塊相對專業、獨立,單元模塊之間通過模塊接口(模塊與模塊相連接的工序)實現相互連接,通過單元模塊的高效集成形成方便、快捷的柔性生產組織系統。
模塊的劃分,首先以款式為基準,按照組成部件進行拆分和組裝。例如:上衣分為領、袖、前身、后身四個模塊;下衣分為褲前身、褲后身、褲前后身組合三個模塊;其次,按照工藝特點劃分為固定(標準)、變動、集成三種模塊。
模塊的布局,打破傳統“大流水”“直線式”作業方式,實行“線(流水線)+塊(模塊化)+點(重點復雜工序模板化)”混合生產模式,模塊內部按照“拿縫放”最佳傳遞方式及人體力學原理進行工位、工序、設備優化組合,集成組裝區采取非線性排列,減少倒流交叉、模塊內外部產品搬動及人員走動,降低輔助工序時間,縮短加工總工時,有效提高勞動效率。
根據實際生產情況,際華3502探索出了五種模塊化工位布局方式,包括智能吊掛流水線、手動吊掛生產線、小批量多品種與規模定制相互轉換、簡單產品單件流、傳統傳送帶流水工位布局。
▲不同模塊化工位布局方式的特點
“雙模化”管理體系建設也帶動了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
其一,持續優化生產流程。傳統方式換制產品時需重排設備、人員,逐序推線,新模式下只需變動模塊(或工序)即可。
其二,變革優化投活方式。由整批發放全部裁片變為多批次發放,提高傳遞速度;或者由單點投放變為多點投放成衣組合,減少在制,增加生產柔性。
其三,創新質量控制方式。由成品檢驗變為各模塊半成品檢驗,由模塊化小組內部、模塊接口之間自檢互檢強化質量控制,降低了返修和檢驗成本,提高了一次下機合格率。
其四,提高民主化管理程度。“雙模化”將班組劃分為若干既獨立又關聯的模塊,班組職能增加后增設模塊生產管理員。該管理員由選舉產生,屬兼職人員,負責產量統計、模板管控、質量控制、人員調劑等工作,班組長負責模塊間的平衡與班組整體管理工作。
其五,變革工資分配方法:原方式按月考核產量,核算周期長且繁瑣,新模式下員工根據當日產質量采用“模塊計價+工序計價”方式計算工資,調動了員工積極性。
其六,推進協作外包。協作外包不僅釋放了生產能力,也使生產專業化。為防范技術、質量、進度等風險,通常實施非重點產品、輔助工序外包,重點產品、主要工序、集成組裝工序在公司完成。
生產工藝模板化,通過利用工模卡具進行工序合并、刪除、優化,減少等待、搬運、返修時間,提高流轉速度,提升勞動效率,降低操作難度,保證產品外觀的一致性,縮短培訓周期,降低“員工流失”對公司的影響。
工廠目前所使用的模板主要分四類,分為優化工藝類、簡化操作類、標準操作類、復合集成類。優化工藝類,對原有工藝進行優化,降低員工技能要求,減少技能因素影響產品質量。簡化操作類,合并、減少工序和不必要的操作動作,降低培訓成本。標準操作類,統一操作方法,保持縫制部件(模塊)一致性,提升產品質量。復合集成類,將以上三類模板進行組合或整合。例如:制服上衣前襟與掛面復合集成模板合并了前身清片、劃前襟鉤印、掛面余量、拆前襟線等工藝,解決了前襟手工工藝抻吃不均勻,前門不直順、定型效果不佳等質量問題。
最后,“雙模化”的有效施行依靠強大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近年來公司投入巨資進行信息化平臺建設(PDM),建立服裝款式、板型、工藝、設備等多種數據信息庫,實現了服裝設計、裁剪、縫紉、整燙的信息集整合與集成,具備自動導入CAD設計數據、自動生成工藝單、自動計算工序工時、自動導入導出智能吊掛系統數據等功能。
在推行“雙模化”管理體系后,一分廠A7組生產“07士兵冬常服”總工時降低4.7%,用工減少3.3%,在制天數縮短37.5%,快速換產提高25%,快速達檔增長25%,產量提高31%,員工工資上漲8.4%,新員工培訓合格時間縮短了50%,這充分說明通過“雙模化”管理體系的探索與建設,工廠可以實現生產組織與研發設計的有效對接和融合,提高生產反應速度,提升了換產適應能力,打造“敏捷柔性制造”的速度優勢和質量優勢,更能激發員工參與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的熱情,提升公司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