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之堂皇“縫紉機繡”
鎮江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出爐,堂皇集團的“縫紉機繡”藝術成功入選,成為本次入選名錄中唯一一個刺繡藝術類項目。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紡織、刺繡一直扮演者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設備投入到紡織品的生產流程中,原先速度慢、規模小、產量少的民間刺繡漸漸被邊緣話、破碎化。根據相關統計,現在全國保持“縫紉機繡”工藝的家紡用品制造企業僅有堂皇集團一家,而堂皇也同樣面臨著操作人員老齡化(40歲以上)、人數少(僅有20余人)的問題。
28年來,無數堂皇人將更好的傳承和發展縫紉機繡藝術作為企業的核心理念之一,并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們成立了專門的“縫紉機繡保護工作組”,并從資金、人員、設備等多方面對縫紉機繡進行了保護。從成立專門的縫紉機繡車間,到不斷加大對繡花工和徒工的投入;從不斷開發新的花型、針法,到為新產品、花型申請專利;從操作技巧的言傳身教,到將整套流程采用錄像形式保存下來……堂皇不斷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理念,不斷探索經典技藝發展的新思路。
在全體堂皇人的不懈努力之下,縫紉機繡藝術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和發展。堂皇縫紉機繡車間現有繡花工50余名,先后榮獲800多項外觀專利以及一項發明專利,并于2012年成功入選“丹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縫紉機繡藝術成功列入“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既是社會對堂皇28年來不懈努力的認可,同時也預示著傳統文化藝術將會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