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激發埃塞俄比亞皮革等制造產業潛力
在中非洋皮業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的埃塞俄比亞當地員工正在整理染色后的羊皮。
中國的投資不僅惠及埃塞制造業本身,而且通過修路、通電,讓埃塞的投資環境更具吸引力。
中企帶來先進、實用的加工制造技術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農牧業為主的國家,其原皮資源位居非洲第一,且皮革質量上乘、手感良好,纖維組織緊密,埃塞的高檔皮革制品在國際市場一直享有知名度。由于市場需求緊俏,加上原材料供應不足,2014年皮革生產大受影響。埃塞俄比亞工業部部長艾哈邁德近日表示,目前該國的制造業正在迅速擴張,企業生產能力不斷擴大,由此帶來原材料供應短缺的問題。
從埃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往北驅車行駛20多公里,即可到達蘇魯達市,位于此地的中非洋皮業有限公司也面臨著原皮供應緊缺的難題。中非洋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建亮對本報記者表示,在原皮供應短缺的時候,公司一般只能采取減產或從國外進口一些半成品來應對困難。不過他也感嘆,原皮供應緊張恰恰反映了這兩年埃塞皮革制造業迅速擴張的態勢,他自己的公司也不例外。
這家總投資2700萬美元的工廠建于2009年11月,起初主要生產高檔綿羊手套革、鞋面革及山羊絨面革,2014年4月,又新增了牛皮生產線。該廠由河南新鄉黑田明亮制革有限公司和中非發展基金共同出資。公司現已具備日產1.5萬張羊皮的能力,共有從原皮到成革的全套制革設備400余臺套。
目前,公司招聘并培養了500余名當地員工。中非洋皮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和法律顧問貝勒特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企業的到來不僅帶來了中國人勤勞、奮進的文化,向埃塞轉移了先進、實用的加工制造技術,進一步推動埃塞制造業的發展,還為當地創造了工作機會,實實在在地提升了當地人的生活水平。
位于亞的斯亞貝巴東南30多公里的東方工業園也是在2009年開始興建的。這座由中國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的工業園在埃塞是首家,已經被列為埃塞工業發展計劃中優先發展的國家級項目,在促進中埃塞經貿合作和埃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東方工業園目前入園企業共有24家,15家已經投入生產,涉及冶金、建材、機電、服裝等。
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曾表示,在制造業投資領域,中埃塞雙方在產業轉移承接方面的匹配性強,合作空間廣闊。埃塞具備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良好條件,如較為優越的投資環境、較高的營商便利度、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可觀的市場潛力等。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可以共同努力,將埃塞打造成為中國制造業對非轉移的主要承接地。
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有報道稱,全球服裝零售巨頭H&M已經開始與埃塞的供應商進行合作。此外,英國皮具制造商Pittards和土耳其紡織品制造商AykaTekstil等多個國際大型公司有意在埃塞建廠。
埃塞俄比亞阿迪格拉特大學學者加布里奧對本報記者表示,更多國家來埃塞投資,凸顯了埃塞在發展制造業方面的比較優勢。他認為,在非洲,埃塞俄比亞是尼日利亞之后的第二大人口國,龐大的勞動力資源是國際投資看重埃塞的重要原因。此外,埃塞作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還享受美國《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等多個關于非洲產品免關稅和免配額的政策,這對埃塞的出口具有一定的幫助。再有,埃塞多年來的政局較為穩定,經濟高速發展,且埃塞政府多年來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推行經濟市場化和私有化改革,通過增加投資優惠政策、降低投資門檻、擴大投資領域、實行減免稅優惠等措施吸引了大批外國投資。
不過,南非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皮特·德雷格對本報記者表示,在發展制造業方面,非洲國家雖然有廉價的勞動力,但卻缺乏設備、資金、經驗以及和制造業配套的道路、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在南部非洲國家萊索托經營一家制衣廠的上海人盧舫告訴記者,雖然非洲人力成本相對較低,但當地員工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偏低或不全面,由此引發的生產效率低下也會增加生產成本。對于埃塞俄比亞而言,徐建亮告訴記者,配套設施不完善對制造業發展的制約也非常明顯。除了埃塞的電力供應不穩定會影響生產外,在埃塞生產皮革產品的化工材料幾乎都需要進口,由于埃塞是一個內陸國家,材料從鄰國吉布提港口入境埃塞需要通關,再經過陸路運輸,整個效率相對低下。再有,埃塞至今仍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整個金融業也未對外資開放,這對資金回流來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可喜的是,目前中國企業在埃塞道路、電力等配套基礎設施方面也在積極貢獻力量。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工程是從亞的斯亞貝巴到最近的港口國家吉布提的鐵路干線,目前中鐵二局已經開始動工修建,這條鐵路未來將是埃塞俄比亞乃至東非腹地物資進出口主要通道,將大大提升埃塞制造業產品出口的效率。2014年,由中交集團承建的從亞的斯亞貝巴至阿達瑪的埃塞首條高速公路也已經通車。在電力方面,由中水電顧問集團承建的東非最大風電項目也已分批投入運行。此外,還有更多的中資企業正積極參與或投標埃塞電網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