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臺資力凱鞋廠月內將關停東莞生產線
今年東莞厚街赤嶺工業區內新春招工市場上,綠洲鞋業成了主力軍,東莞曾經的用工大戶——力凱鞋廠卻不見蹤影。有勞務派遣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力凱鞋廠倒閉了。”
記者通過多方走訪了解到,力凱鞋廠在2006年至2008年用工量曾達到一萬八千人,目前力凱鞋廠還在生產中,不過僅剩下300多名員工,即將關停在莞生產線。3月10日,東莞厚街赤嶺村委會一位分管外經的負責人對記者說,力凱鞋廠是東莞厚街赤嶺村最早落戶的臺企,做完這個月就要遣散所有員工,全線關停。
曾經輝煌高峰月產90萬雙鞋
3月4日中午,在聽聞“力凱鞋廠倒閉”的消息后,記者來到了位于厚街赤嶺村的該廠,見偌大的廠區空空如也。門口的保安告訴記者,廠里還在生產中,只是因為是中午員工下班了所以看不到什么人。一位1999年進廠的員工告訴記者,他們在年前已經拿到經濟補償金了,因為做的時間比較長,他拿到手的有幾萬元,同在該廠做的老婆因入職時間更早所以拿到的補償金比他還要高些。“目前開發部和采購部還在,我老婆就還在廠里做,我現在在等我老婆,等她出廠后準備一起回老家了。”
該員工告訴記者,他經歷了該廠的高峰期,那時廠里有近兩萬名員工,“一天可以生產差不多四萬雙鞋子,比隔壁的綠洲鞋業規模還大,后來廠子規模逐漸縮小,聽說老板將訂單轉移到了東南亞的廠,那里人工成本低”。
記者網上百度“厚街赤嶺力凱鞋廠”,相關頁面顯示:“本公司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赤嶺管理區,本公司規模宏大,系大型外資企業,擁有6個分廠,主要產品為世界名牌運動鞋,月產能可達90多萬雙。”
成本提升縮小規模直至關停
曾在力凱鞋廠人力資源部門任職的鄧先生告訴記者,他從2006年至2010年在該廠任職,經歷了鞋廠的鼎盛期,“那時還有一家力祥鞋廠也是同一老板開的,力凱有一萬八千人,加上力祥,兩個廠的用工量達到2萬多人。金融危機之后力祥就關了,力凱的用工規模也大大縮減。2010年時只剩下五六千人。”鄧先生分析稱,作為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代表,鞋廠近年遭遇了用工成本上升、招工難加劇、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多重壓力,縮小用工規模直至關停,成了這類代工企業的宿命,這些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企業逐漸向越南、緬甸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國家遷移。
與力凱鞋廠一條馬路之隔的綠洲鞋業,目前仍有員工七千多人。該廠曾經也有一萬多人的用工規模,其人力資源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政府規定最低工資標準從5月1日起上調,為了吸引員工,該廠從3月1日開始提前上調底薪。“此次上調底薪后,每雙鞋子的成本要增加0.5美元,我們一個月鞋子的產量大概在一百萬雙左右,你可以算算,成本大概要增加多少。”該工作人員表示,增加的主要是人力成本,老板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不調薪水就招不到人,更留不住人。
村委會稱只影響了村民房租
“力凱鞋廠1990年左右在我們村落戶建廠,屬于村里最早的臺資企業,做完這個月就要遣散掉所有員工了,全部關停。”厚街赤嶺村委會一位分管外經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因為鞋廠是臺商自己買地自己建的廠房,該廠的關停對村集體收入基本沒什么影響,但對周邊村民的房租收入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據介紹,力凱鞋廠高峰期時有一兩萬人,當時該村的外來務工人員達到五六萬人,如今隨著部分鞋廠的關停和用工規模的縮減村里外來務工人員大概還剩下兩三萬人。“鞋廠關停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村里也是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