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機調整戰略再鑄新輝煌
2015年1月以來,美機公司動作頻頻。1月8日,美機在揚州召開分銷商會議;此后短短一個月里,公司高管又相繼在泉州、常熟、湖北武漢、安慶等地召開分銷商會議,年前年后全國共將舉辦三十多場分銷商會議。農歷年底,整機廠家揚鞭奮蹄,究竟意欲何為?美機董事長林雪平接受采訪時表示:行業劇變中,廠家唯有順勢而動。“我不僅感受到了壓力,同時也看到了機遇在招手、希望在閃光。”
緊抓二級渠道的開發,正是美機的順勢而動。隨著土地、勞動力等各項成本的上升,服裝產業“中國制造”的關鍵優勢逐漸喪失。三年以前甚至更早的時候,中國服裝產業的格局已經悄然發生改變:大工廠數量銳減,小工廠明顯增多。尤其是在傳統服裝生產重鎮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省份,田間地頭布滿了家庭作坊式的工廠。隨之而來的,是縫制設備行業的渠道下沉。“為擴大市場份額,我們的辦法是調整營銷方式,大力開發二級渠道。”林雪平告訴記者。有了這樣的決策,也才有了2015年開年到現在馬不停蹄地召開各地分銷商會議。然而,做分銷需要具備一定條件:首先,品牌必須強大,在二級經銷商中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其次,產品種類齊全、系列豐富。而目前的中國美機,已經具備做分銷的基礎和實力。“凝聚了分銷商力量,公司的業績會在以后幾年中獲得躍進式的提升。”對此,林雪平已然成竹在胸。
2014年年底,美機公司就出臺了《中國美機2015-2017高速發展規劃綱要》。渠道下沉是這份綱要中的重要舉措之一。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縫制設備行業,產品利潤不斷降低,大小企業遭遇不同程度的生存困境。面對新一輪的行業洗牌,一大批生產企業被推到了風口。是仍然堅持以工業縫紉機的生產為主要方向,繼續將產品鏈做齊全、規模做大;還是選擇部分精品深入開發,進入“小而美”的企業發展模式?經過核心管理層的反復研究,美機還是選擇了前者。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年里,美機會在現有產品線的基礎上,放棄重復的產品、增加亮點產品,從整體上優化產品結構;同時,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擴大生產規模,爭取躋身國內整機企業前三甲。
綱要以“躋身一流前列、兩個產品定位、三項重點聚焦、四大引擎驅動”為目標和要求。其中的“兩個產品定位”包括產品結構、檔次定位和產品品質定位。在產品結構上,堅持縫中系列產品和電機電控的自主生產開發,同時追求高性價比;品質定位指電腦平縫機、特種機、電控等主打拳頭產品質量國內一流。聚焦技術微創新、聚焦拳頭產品、聚焦精益管理構成“三項重點聚焦”;“管理、創新、研發、營銷”四大引擎則是未來美機高速發展的驅動力。
在管理方面,美機將著重以制度化、流程化、精益化、信息化、績效管理為路徑,全面提升公司現代化管理水平。林雪平告訴記者,公司打算在2015年成立精益化推進部,主抓生產、品保、技術、供應等環節的節能降耗、效率提升。同時,在各領域實現全面創新,全員創新、全過程、全方位創新,以員工合理化建議為平臺,使創新成為公司發展重要驅動力之一。“擬在西安設立研發中心分部,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看中西安在機械、電子領域的技術研發水平和產業根基,二是希望通過兩大研發中心的共存,在美機內部形成研發創新的良性競爭氛圍。”林雪平如是說。而這,也僅僅是美機“突出研發功能與作用,貼近終端用戶需求,加強專利保護,研發引領市場、適合市場的新產品”的具體舉措之一。大力發展戰略市場,深耕細作二級渠道,追求市場最大化,新的營銷策略將成為“新常態”下公司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當縫制設備行業整體萎縮,部分外資品牌開始追求產品的高性價比,仍然有國內企業在內銷市場上披荊斬棘、業績飄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服裝廠總量超過10萬家,內銷市場依然體量龐大并且在不斷發展中。縫制設備生產商規模化發展路線的制定需要眼光和魄力,也需要底氣和實力。
就在采訪開始之前,記者獲悉,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認定,中國美機的“MAQI”成為馳名商標。長期以來,公司對品牌建設高度重視并且作出了大量努力,今日獲此殊榮,可謂名至實歸。
困境求生存,逆勢求發展,今日中國制造業的企業家們正是這樣痛并快樂著。痛苦來自經濟環境的壓力,也來自產業轉型和企業自我蛻變的內生動力;而以現在的情況看,快樂比痛苦少,中國美機唯有抱定信念,堅守產業,任爾千磨萬擊,始終埋首苦干自求突破,憑借真正的技術和理念創新,才能在劇變中的傳統縫紉機制造產業開辟新天地,戰略調整后的中國美機必將再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