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祥:政府可給予智能化改造資金支持
近年來,隨著傳統制造業原材料成本上漲、人工成本激增、庫存壓力較大,制造業利潤普遍降低,晉江傳統制造業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敢闖敢拼的晉江企業家,如何實現創新和突破呢?
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副主任蔡宇祥認為,晉江應以制造業智能化升級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制造業創新發展。
“晉江的經濟以紡織服裝、制鞋、建材陶瓷、食品飲料、紙制品五大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體,其產業集聚度高,產業集群優勢非常明顯,企業數量眾多,特別是制鞋業、紡織服裝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蔡宇祥表示,目前招工難困擾著所有企業,人工成本在晉江傳統企業運營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嚴重地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令企業的生產處境日益艱難。
蔡宇祥認為,目前晉江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從“晉江制造”向“晉江智造”跨越的重要階段,如何轉型、如何升級,自動化設備的引進和改造無疑成為晉江傳統企業的突破途徑。
針對晉江產業集群的特點,晉江—哈工大機器人研發中心結合企業提出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需求,積極開展服務。如,在福派園公司安裝的蛋糕吹模除渣設備已投入使用,設備可以替代在高溫惡劣環境下工作的工人,半年即可回收成本;在華宇公司安裝的經編機自動斷線檢測系統已進入小批量中試階段,可大幅度節約原材料和降低人工成本;在茂泰公司實施了鞋材生產的精益生產改造項目,為公司減少原材料庫存50%以上,提高生產效率20%以上。
“在助推企業自動化、智能化進程中,晉江市委、市政府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從將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等多個國內高校、研發機構引到晉江落戶,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就可見一斑。但一個集群的自動化、智能化,單靠政府或單家企業的努力遠遠不夠,力量畢竟有限。”蔡宇祥說。
為此,蔡宇祥建議“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科研融入”,即產學研協同創新。如此一來,可以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可以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可以培育創新人才,可以促進校政企更加緊密結合,可以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蔡宇祥告訴記者,在走訪企業過程中,不少企業反映在部分環節投入自動化設備尚能接受,如果要在整條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資金將成為企業技改的首要障礙。針對制造業自動化升級過程中的資金需求,他建議晉江政府成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智能裝備租賃公司、風險投資基金,對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這樣一來就可以減輕企業一次性投入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同理,在技術方面,晉江市委、市政府可以將本土多家‘國字號’科研機構聚集,為晉江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系統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