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車間“縫紉工”管理建議
縫紉小組要根據生產品種來組建。復雜的款式工序多要建立大組,而在變換簡單的款式時則應把大組分成兩個甚至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實行目前我們常見的單件流連貫性流水作業,減少在制品積壓和批量返工。
每道工序的人手搭配要合理,哪些工序需幾個人做,哪些工序只要一個人做,要安排好。最忌的是半成品積壓而就是出不來成品。還有,如果工價不合理也會造成一窩蜂地搶某道工序,而其他的工序則不愿做。
每個組的人員技術高低也要搭配合理。技術高的A級工,中等的B級工和初等的C級工要根據廠里的實際情況進行統一分配,一般比例為20%,60%和20%。A級工做最難的工序,工價較高,依此類推,一定要讓技術過硬的工人拿到最高的工資,鼓勵職工學技術。如果出現技術差的反而拿高工資就是不正常的,必須糾正。小燙工也如此。
有條件的,要每過半年對縫紉工進行統一考試,使每個工人有公平的機會獲得技術等級的提升。在公認的狀態下提升。
其他生產小組也要依照上述原則,有必要樹立技術等級觀念,要在全廠形成學技術的氛圍。
縫紉工的管理制度:
(1)全廠圍繞如何為縫紉車間服務展開大討論,形成共識,在此基礎上制訂每個工種的工作職責和考核制度。
例如,大燙工,雖然實行的是計件制,但如果縫紉車間產量低返工多,大燙工也拿不到較高的工資。不要以為大燙工跟縫紉關系不大,其實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大燙工為縫紉服務體現在平時的交流和溝通,比如小燙不好,影響服裝外觀,大燙工除了要校正外,還應及時與縫紉車間聯系,糾正小燙的質量。
又比如裁剪,衣片質量直接關系到成衣質量,裁剪車間應經常走訪縫紉車間,聽取縫紉車間的意見和建議,改進裁剪工作。
大多數工種應在自身的計件工價中加入縫紉平均質量和產量的考核比重,以此來增強服務于縫紉車間的觀念。促使縫紉工意識到全廠在為你服務,而你更應該把本職工作做好,而一旦縫紉生產的效率提高了,全廠的生產效率也會隨之有明顯的提高。
(2)對縫紉工的政策傾斜,不是一味地提高工價,而應該在提高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同步提高。前面提到過縫紉工的技術考核問題,對于在短時間里技術提高很快的工人應當給予獎勵。培養熟練的縫紉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她們每提高一點,都是可喜的。
對于某個縫紉工,只要她能做出漂亮的做工,可以在小組里進行展示,以示鼓勵。對于返工最少的工人也應鼓勵。(小檢要記錄返工數)
(3)還應體現人性化管理。不論工廠有什么福利,哪怕只是發放勞保用品,都應首先優先給縫紉工。其實全廠每個工種都有,但縫紉工必須先發,發最好的,讓她們挑選,讓她們有滿足感。
車間主任必須明察秋毫,公正無私,在班前或班后開例會,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工人。對于長時間處于初級水平而沒有進步的,要么辭退,要么幫扶,絕不能坐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