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要當心,傳統企業O2O有風險有誤區
線上端的發展肯定會擠占線下端的部分市場,會出現轉變的陣痛,但在目前如此殘酷、快節奏、資本大鱷主導的市場競爭態勢下,必須走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及O2O融合策略。
有一位網購達人感嘆:我的手機里現在只有微淘和京東這兩個APP,其它的全部卸載了。像這類的只會下載一兩個APP的實用型消費者越來越多,特別是自2014年開始,企業自主APP和官方商城的發展,遇到的挑戰不再僅僅是下載量和流量的問題,更多的是傳統優勢被逐步剝弱,將直接關乎企業未來的生死。新的互聯網產品不斷問世,人們使用互聯網的深度也不斷增加,這種高度融合式的依賴,使得技術變革對人類的思維和行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O2O工具看似簡單,但不論是技術變革本身,還是其對人們帶來的影響都值得深度研究。但很多傳統企業還沒有找到O2O的精髓,僅憑著線下的經驗與膽略,依靠第三方服務商開發個自有的品牌商城和微商城,就宣布O2O了。
對于online與offline這兩條線的認知,不少人只是簡單地認為前者用于展示,后者則用于體驗與交易,其實不然。讓我們來看一下常規的O2O閉環流程分解: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O2O閉環的真正連接其實就是信息流,就是通過信息流量賣出產品,強調的是信息流量的轉化率。但在這點上,很多電商大平臺的引流功能卻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背離。
很多電商大平臺的流量來源復雜,乍看流量數據不低,可有價值的是真相卻是少之又少。企業或商家無法透過大平臺的流量來獲取精準的數據,因此線上的展示效果經常要打折扣,無法讓有效流量直達銷售。久而久之,平臺的磁力會受到影響,真實用戶不斷離開,就這樣陷入“死循環”。所以,盡管平臺提供了一定的展示機會,如果到達率和轉化率不能支撐正常的售賣,那么這樣的O2O閉合毫無意義,建議傳統企業切莫為了閉環而閉環。
傳統企業要想做O2O線上線下融合“攘外必先安內”,所謂的“安內”指的是如何安撫那些長期跟著企業跑馬圈地的強大線下實體經銷商們。目前流行的幾種“安內策略”有:網絡專供款策略、2/8產品策略、新品策略、子品牌策略、清庫存及尾貨策略、線下同步線上分銷策略、線上線下同價策略、多點多倉聯合配送策略、渠道整合策略等。盡管策略很多,但無法從根本上安撫實體經銷售商。對此,企業仍在不斷嘗試、創新。
在長期的積累下,傳統企業擁有強大的線下市場營銷能力、相對完善的終端網點及渠道布局,并在生產和采購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物流配送能力、渠道話語權等方面占有優勢。
在以往,由于信息不對稱、地域的區隔、物流配送體系不發達、信息化落后等問題,導致傳統企業需要依靠大量層層分銷體系完成渠道布局。隨著電商的發展,特別是O2O的進一步融合,企業只要依靠大區域經銷、電商平臺即可完成。在經銷渠道中融入電商,可以使產供銷格局更加完善和科學,供應鏈能實現高度協同,線上線下利益及利潤分配也將趨于一致化。
因此,在電商席卷而來之下,很多品牌商正在逐步優化減少線下經銷渠道的網點架設和布局,重點扶持能與企業共同進步、共同適應市場變化的經銷商,從而開展全網營銷布局。這兩種趨勢之下,必然會使得經銷渠道的中間環節減少,經銷渠道體系進一步扁平化,品牌商將有實力的經銷商一道融入電子商務,并與電商平臺利益捆綁更加緊密。
線上端的發展肯定會擠占線下端的部分市場,會出現轉變的陣痛,但在目前如此殘酷、快節奏、資本大鱷主導的市場競爭態勢下,必須走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及O2O融合策略。對于線上,要發揮出推廣、選購、支付等功能,線下網點則更多地凸顯用戶體驗和倉儲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優勢,使得線上線下渠道達到均衡。
同時,企業一定要正視并看到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積極擁抱變化。電商平臺前段連接消費者,后端將協助品牌商實現供應鏈、數據鏈、生產制造、物流體系等協同,幫助品牌商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盈利及競爭力,最終實現消費者、平臺、商家共存多贏局面。
對于傳統企業而言,有價值的平臺必須要具備以下幾個要點:
1.它不能是技術平臺,也不能是流量平臺,必須是用戶平臺。
2.區域特征比較明顯,能夠引流到線下。
3.具備社會化互動功能。
作為線下商務與互聯網結合的新模式,O2O模式解決了傳統行業的電商化問題。借助于各種智能終端的應用,在最大限度積累消費用戶和大規模運營網點覆蓋的前提下,該模式保證用戶走到哪就能享受到哪,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戶體驗,在無形中進行商業服務的再推廣,用戶的再積累,形成商業服務的良性循環鏈。
O2O模式的實施對傳統企業的線下管理能力是個不小的挑戰。可以說,線下管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模式能否成功,而線下管理能力的高低又是由線上用戶的黏度決定的。可以預見,只有擁有大量優勢用戶資源的企業,才能借助O2O模式成為角逐未來的主力軍。
(本文作者 蘇靜實戰營銷專家、職業培訓師、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國際品牌管理機構授權品牌管理師、傳統企業電子商務實踐者。跟隨中國服裝行業一同成長,專注傳統企業品牌戰略規劃及管理、傳統企業電子商務轉型戰略規劃、O2O模式設計和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