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激情 在线-欧美 日产 国产动漫-欧美 亚洲 激情-欧美 亚洲 丝袜 清纯 中文-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工業縫紉機
信息資訊
縫紉客APP安卓
掃二維碼加客服微信
導航:

威海仁川探路經貿轉型 跨境電商出口破1500萬

            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是哪個?既非美國也非日本,而是韓國。2014年,中國對韓國貿易逆差已近千億美元。究其原因,中國出口的主要是“三來一補”的低端工業品以及農產品和紡織品,而韓國對華出口多為電子、機電、化學等高附加值產品。

            長期以來,在中韓經貿合作中,韓方以技術和研發優勢占據產業鏈的高端,中方則以低廉的土地、勞工獲得比較優勢,二者形成產業互補型合作。但近年來,隨著中國要素成本提高,中韓之間原本“默契”的分工合作難以為繼,中韓經貿合作急需轉型升級。為此,兩國政、商、學界都把目光投向了中韓自貿。那么,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后,將對中國產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地道的韓國烤肉店鋪燈火輝煌,“啤酒炸雞”的香味溢滿街道,商鋪櫥窗里韓國產品琳瑯滿目,講著韓語的售貨員與韓國游客熱切交談……6月以來,韓國游客逐漸增多,威海的街頭再次熱鬧起來。

            隨著威海在中韓自貿中“搶跑”,這里的“韓風”越來越濃郁。在6月1日簽訂的中韓自貿協定(FTA)中,中韓兩國分別選定威海與仁川作為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威海原有的一些勞動密集型韓資企業正在陸續撤離。據韓商會威海辦事處會長金宗猷透露,2010年以來,已經有一半以上韓國企業離開威海。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韓經貿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口,而中韓FTA的簽訂為兩國經貿合作轉型提供了契機。

            但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研究室主任張建平稱:“韓國在亞洲堪稱自由度最高的經濟體,中韓自貿協定會給兩國政策與產業,尤其對中國帶來什么沖擊、影響,尚不確定。”

            威海正常運行韓企僅剩800多家

            說起中韓兩國的經貿交往,威海港集團總經理張平有切身感受。1990年9月,自韓國仁川出發的金橋輪抵達威海,在中韓尚未正式建交之際,這艘客貨滾裝班輪率先在兩國之間搭起了民間貿易的“金橋”。

            隨著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兩國經貿往來迎來第一個高潮。據張平回憶,因可以享受落地免簽,最初坐船的乘客主要來自韓國,而這些人以“背包客”為主。張平表示,在中韓貿易史上,這些背上三四十公斤重的麻袋、在威海碼頭售賣韓國生產的領帶、服裝和布料的“背包客”,掀起了中韓貿易的第一個高潮。

            彼時,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商品仍處于短缺時代。隨著韓國商品大量涌入,威海建起了國內第一座韓國商品城,通過威海港管理運營。

            在中韓建交的第二年(1993年),威海獲得中韓經貿洽談會舉辦權。一辦就是八屆,一舉奠定了威海對韓經貿“橋頭堡”的地位。

            與此同時,韓國國內產業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汽車、家電、紡織等產業被迫外遷,三星、大宇等一大批生產線向中國轉移,掀起了第二輪搶灘中國市場的熱潮。

            2000年之后,威海對韓招商層層推進,在韓國設立招商辦事處,全力構建對韓招商網絡,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據新華網2003年8月報道,彼時,在威韓資企業已達1800多家,并以平均每天至少一家的速度遞增。

            威海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威海的韓資存量為16.3億美元,占山東韓資存量的17%。

            不過,隨著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包括韓資在內的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步外遷。威海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威海正常運營的韓資企業只有803家。“5年內在威海投資的韓國企業,一半以上都選擇回去了。”金宗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原因就是生產成本增高。

            記者就這一說法向三星電子外協企業——威海先優紙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樸永權求證,他表示,“我才來一年半,之前也聽說威海韓資企業挺多,但來了之后,確實有很多韓國企業撤資了。”

            不過在威海市商務局人士看來,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也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韓資企業在威海乃至中國的投資,正逐步發生質變。“以往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從去年開始,韓資項目側重于貿易、餐飲服務這一塊。”威海市商務局外資科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樸永權表示,“之前撤資的韓企,都是靠人工來掙錢的企業,如今他們更多選擇東南亞這種人工成本低的地區”,相反,技術含量高的企業,都能在威海繼續存在并發展起來。

            在多位韓資企業人士看來,中方的廉價土地和勞力、韓方的技術和市場,曾讓中韓兩國在制造業上找到了互補,但如今,這種互補優勢逐漸消失。

            董彥嶺指出,當前的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到了與上世紀90年代韓國經濟轉型升級時類似的關口,隨著國內勞務成本逐年提高,中韓經貿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口,中韓FTA的簽訂成為轉型的契機。

            跨境電商出口破1500萬

     

            據了解,作為威海打響中韓自貿“先行先試”的第一槍,中韓海運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業務運行3個月以來,業務量不斷攀升,截至6月3日,威海海關共驗放跨境電商清單34213票、出口總值243.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突破1500萬元。


            尤其是上述業務運行的第三個月,業務量出現激增,當月驗放跨境電商清單15791票、貨值107.5萬美元,較運行首月分別增長133%和112%。

            此后的6月20日,青島海關同意威海海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進口,威海市成為繼青島、煙臺后,山東省內第三個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進口的城市。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跨境電商業務只是威海先行先試的第一步,“威海和仁川談成的,可能就先在這兩個地方試,當然兩地如果試行得比較好,就會在兩國其他地方進行推廣,那樣就沒有地域限制了。”

            國家發改委外經所研究室主任張建平表示,兩國政府效仿當初的“深圳-香港”模式,先行圈定威海和仁川作為合作示范區,成功后再復制、推廣。

縫紉客APP
更多信息請下載安裝 縫紉客APP(安卓)查看
手機掃一掃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