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田四針六線不得不說的秘密 一個開發者的回憶
四針六線拼縫機,市場上早期都信賴進口貨,或臺灣貨。國產品牌很少有人問津,怕的不是價格,而是品質不穩定。
“川田”在四針六線的圈子里,前后琢磨了6年。吸納了數位老品牌高級技師加盟,產品不斷改進、提升。產品由原來的形式少毛病多,到現在內外兼備,“川田人”付出很多。
記得四針六線剛剛籌備生產的第一年,當時就5個工人,最初前后忙活了兩個月,終于做了一臺機器。雖然成績不大,但大伙還是很興奮,當晚一起喝了酒慶祝。不過高興的這股勁兒結束得比夢還快。機器才發出去一周,師傅的電話就響了。電話一通,倒很干脆,“師傅麻煩您把機器拉回去吧!我們這里沒地方放!!”什么原因?“根本沒法用”,然后就直截了當的掛了。
這樣的結果來得太過迅速,師傅們雖有心理準備,但也不禁有些失落。怎么辦呢?開工沒有回頭箭,大家決定冷靜下來接著干!
大伙兒首先認真梳理了客戶反映的實際操作上出現的問題,調整了裝配工藝,并更新了幾個配套零件廠家。然后又臨時請來了幾個行業內的大師傅,給予指導,重新再裝、再發。這一次的結果有了些許進步,機器堅持了一個月才通知拉回,“考試成績”似乎提升了不少。不過要講清楚的是,當時隨機器派了一個師傅過去的,品質還是一般,不過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接下來同樣又是改進,校正、生產再發貨。作為開發者其中的一員,這樣的歷程不知經歷了多少。
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話我不知誰說的,只知道在我們這也是這樣發生的,事情是發生在四針六線籌建生產后的第三年。我去廣東某地考察市場,和當地代理商去拜訪一臺資企業,談話過程中,提到對方正在采購四針六線機器,我就來了精神。努力地向他做了推薦。
對方似乎有太多的顧慮,不愿嘗試國產品牌。當時我也急了,拍著胸脯說,“拉過來兩臺試試,如果不能用,我不收錢!!!”對方一番考慮之后終于答應了。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兩臺機,對方多數也是看在不收錢的前提下,才愿意嘗試的,不過這次冒險是成功的,因為后來對方又加了6臺機。
點點滴滴積累了經驗,堅持不懈帶動了發展,川田四針六線逐漸被行業所認可,終端所接受,中間小有不足,我們會改進,對來之不易的成績,我們會堅守,為國產品牌的興盛,我們會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