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對中國鞋企的誘惑到底有多大?
雖然說非洲工廠幾乎100%的原料都要從中國進口,抬升了成本,但其僅為國內1/10的用工成本,政策利好、零關稅、零配額的巨大誘惑,讓國內有意向的老板們不忍放棄。毋庸置疑,非洲應該是這一輪鞋業低成本轉移的最后一個掘金點。
對于遙遠的非洲,東莞大量的制造企業仍是望而生畏,而鞋業巨頭華堅已先行在埃塞俄比亞設廠。“連紙皮箱都是從中國運過去”,有負責人坦言,非洲工廠幾乎100%的原料都要從中國進口,抬升了成本:在中國,物流成本占到企業總成本的2%,而埃塞俄比亞工廠,占比上升到了8%。
這只是挑戰之一,政府公關、市場開拓甚至潛藏著更大的成本考驗。“大企業能承受,小企業就得精打細算。”國內用工成本攀升,制造企業都在考慮轉移,“能不能把這些中小企業都聚集起來,一起到非洲開廠?如果能把上下游廠家都帶過去,大部分原料就不需要從中國進口。”
非洲對中國鞋企的誘惑
1.人工成本僅為國內1/10
工廠里工人月薪只是50至80美金,僅為國內用工成本的1/10
2.政策利好:
從南非到索馬里的非洲各國政府正紛紛向外國直接投資開放本國經濟,發展本國制造業,進而幫助非洲擺脫對資源出口的依賴。
3.市場展望:
非洲大陸的三大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以及東非共同體,將合并成“非洲自由貿易區”,覆蓋從開普敦到開羅的整個非洲大陸。該自由貿易區將擁有超過6.3億人口,其中大多數為年輕人。渣打銀行預計,到了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消費支出將達到1萬億美元。
4.零關稅、零配額:
為了支持非洲的發展,美國與非洲存在一個名為AGOA (非洲增長和機遇法案)的貿易協定,歐盟與非洲存在EBA(除武器外一切都行,Everythingbut notarms)協定,據此,所有在非洲生產的產品出口到歐美都是零關稅、零配額。但中國制造的產品出口到歐美就要支付關稅,且有貿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