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制鞋業轉型升級 走專業特色精細道路
作為溫嶺市曾經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的制鞋產業,雖然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和較完整的產、供、銷產業集群,但這些年發展緩慢,企業規模大幅縮水、盈利空間日益收窄、缺乏強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尤其是低、小、散現象突出成為這幾年我市重大事故的重災區,2011年“9·9”鑫卓鞋業火災事故,2014年大東鞋廠“1·14”火災事故,今年騰輝鞋廠“7·4”廠房倒塌,這幾起造成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的共同特點都是鞋企。
面對制鞋行業準入門檻低,低、小、散現象嚴重,特別是外來人員租房辦廠安全隱患大、無證照經營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依樣仿制”之風盛行等諸多問題,在市經信局上月組織的制鞋業重點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必克體育、卓凌鞋業等鞋企負責人坦陳當前鞋業前景不容樂觀,鞋企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作為工業主管部門,近日,市經信局又專門邀請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溫州研究所副所長畢東亮、泉州市創美工業設計有限公司(鞋業)創始人張杰生兩位制鞋領域專家來我市進行鞋業轉型升級專題講座,圍繞制鞋產業如何轉型升級等開展交流傳經。
如何倒逼制鞋產業轉型升級、擺脫困境?
從市領導到鞋廠老板,從部門到企業,各界都在思考,制鞋業轉型升級必須要有壯士斷腕、鳳凰涅槃的氣魄;制鞋業轉型升級重在轉變發展模式,變大眾發展為精英發展,走“專業、特色、精致”發展道路,重點要把握創意設計和研發,以及生產、管理、營銷四大環節。
當前鞋業“模仿跟風”的加工模式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市企業要借鑒像青島的紅領服飾智能生產等案例,樹立具有強烈示范作用和帶動效應的典型。創意設計和研發環節應探索建立一個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檢測、設計等多項服務,爭取和大城市實現創意設計聯動;生產環節“機器換人”是大方向、大趨勢,如在單個企業購置設備的基礎上可探索多家企業抱團購置,與生產廠家取得長期、緊密的合作,取得更全面、更高效的服務;管理環節要推進“兩化融合”,提高管理水平,引導企業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特別要高度重視安全管理,樹立安全是生命線、是底線觀念;營銷環節要從網絡營銷和品牌營銷兩方面著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