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換檔 企業家應該把握哪些重點
現在中國經濟確實進入了一個十分復雜的局面,我們應該怎樣從根本上去把握它呢?黨中央、國務院明確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現在進入新常態,我們的任務是適應新常態,進而引領新常態。什么是新常態?要從三個層面去把握。
第一個層面就是經濟增長的速度
中國經濟現在到了一個增長速度換擋期,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到中高速增長,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從“投資的邊際效益在遞減”“排浪式消費銳減”等九個方面做了論述。
首先,中國經濟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過去的主要矛盾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問題,但現在已變成了質量和效益問題。比如,30多年前我們吃飯的主要矛盾是吃飽,是數量問題;今天,中國人吃飯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飽,而是吃好、吃健康。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是一個客觀現實,同時,這也是為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空間的需要。
第二,我們的經濟發展還面臨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比如人口紅利消失、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老齡化等,這也要求換擋。
現在,我國經濟上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人口紅利消失,勞動人口前年減少244萬,去年減少340萬,反映到經濟領域就是企業的用工成本上升。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進出口。我國今年全年進出口的目標確定是增長6%,現在一季度是負6%。出口受阻最大的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原因是現在的勞動力價格比以前增長了100倍。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國家都在學我們走廉價勞動力的發展之路,柬埔寨的一個工人一個月工資才100美元。而這次經濟下行,過去那種靠廉價勞動力和低價商品打天下的路已經到此為止。
同時,社會的老齡化正在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在十年之內翻了一番,現在我們是唯一一個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老齡化到來得這么快,我們養老怎么辦?靠自己難度太大,靠政府也有難題。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GDP都是幾萬美元,而我們現在的人均GDP只有7500美元。
第三,過去是高增長和粗放增長,高耗能、高物耗,這個難題也迫在眉睫。我國的單位能耗是美國的4倍,日本的5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們的石油60%靠進口,10斤豆油有7斤是進口,這表明自己的資源支持不了了,要求換擋。
大家都知道,汽車高速行駛的時候要換擋,不可能一下子從五擋到一擋,今年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治局工作會議,講到經濟工作總基調是“穩中求進”,就是五擋換到四擋。穩中求進是我們的總基調,大家要把握這個規律,不要像過去那樣盲目追求數量,但還是要保持一定數量的增長。
第二個層面就是經濟增長的結構
中國農業極其薄弱。總書記講過一句話,13億人吃飯問題最大,吃飯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這不是一個小事。還有一個是我們的機械化程度,《中國制造2025》就明確把農業機械列為重要的產業。現在新疆摘棉花都已經請不到人,人都跑到外地去了,這么大面積的棉花田怎么辦?美國摘棉花靠的全是機械,以色列摘西紅柿也全是無人化,但我們的農業基本上都靠人。現在中國農村還有4000萬留守婦女,5000萬留守兒童,6000萬留守老人。所以大家當前不要對農業太樂觀。當然,我們也不怕談問題,問題就是潛力。
中國工業成就輝煌。按照聯合國研究,在440種工業產品中,我們有281種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我們去年的汽車業占世界總產量的25%,機床產量占世界產量的38%,造船占40%。服裝出口,按照已知數據,我國平均每人每年給每一位外國人做三件半衣服,再做三雙鞋。顯然中國第二產業在規模上沒有問題,問題在于大而不強,缺少核心技術。
國家領導人再三強調,我們的制造業要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現在中國汽車占世界產量的25%,中國汽車主要是合資品牌,汽車生產的利潤80%都是外方的,雖然我們的機床產量占世界總量38%,但高端機床都是進口。并且,我們的港口機械產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機械的鋼絲是要進口的。總體來說,我們缺少品牌和核心競爭力。舉個例子——蘋果手機,全世界相當數量的蘋果手機都是在我國生產的,一部中國生產的蘋果手機利潤怎么分?49%是美國的,日本還拿30%,韓國拿一點,我們只拿3.63%,這就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我始終認為,要想實現中國夢,歸根到底得靠制造業,必須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
第三個層面就是要轉換增長動力
過去中國經濟很重要的增長動力是靠要素的投入,包括資本、資源等,這也造就了一批富裕的人,比如煤老板、礦老板等。我國要轉換增長動力,今后就要用創新來替代過去那種大量要素投入的高能耗、高污染增長方式。要完成這一重任,創新刻不容緩。前年,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做了一個講演,主題就是“創新刻不容緩”。我希望這一代的企業家一定要認識到創新的緊迫感,不辜負國家對我們的期待。
一定要看到,現在的創新都是顛覆式創新、革命性創新和毀滅式創新。千萬不要小看創新,液晶電視機產業摧毀了顯像管產業,數碼相機對膠卷行業而言也是滅頂之災,風光一時的柯達就破產了。創新就是這樣,既有系統性、兼容性,也有顛覆性、革命性、毀滅性,大家一定要理解。
拉丁美洲一些國家,50年前的人均GDP就到了我們現在水平,但由于創新乏力,這50年來都在原地踏步,沒有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我們要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根本的一點就是搞創新。可以說,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就是靠創新創業,我們的企業家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創二代”,青年朋友們應該高高舉起創新創業的旗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