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城廂多措并舉力促鞋業轉型升級
運動鞋、橡膠鞋、皮鞋、戶外鞋、特種鞋……160多條制鞋生產線,9000多萬雙的年產能,2萬左右的從業人員,這是福建莆田城廂區的鞋革產業。
2014年,全區50家規模以上鞋革企業完成產值806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35.04%,今年上半年,全區62家規模鞋革企業完成產值471億元,比增14.8%,占全區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33.99%,對規模企業增長貢獻率達45.98%。毫無疑問,鞋業對城廂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鞋業是傳統產業,但絕對不是夕陽產業。如何機器換人降低生產成本,如何注重研發打造自有品牌,如何把握互聯網+潮流融合發展,城廂區的鞋業企業做出了優秀的答卷,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再次證明了傳統產業“太陽照常升起”。
機器換人降低成本
8月7日,新元塑膠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正在安裝檢查一種叫做3D飛織鞋面機的機器。一字排開的3D飛織鞋面機頗為壯觀。
新元公司工作人員羅飛揚拿著一雙成人和一雙兒童飛織鞋面,兩雙鞋面都色彩鮮艷,非常漂亮。他告訴記者,成人的鞋面1臺機器需要20分鐘完成,而兒童的鞋面只需要10分鐘即可。
3D飛織鞋面的原理就是利用3D一體成型技術,原材料是各種顏色的紗線,通過電腦編程,設計鞋面的紋路和圖案,然后連同整個鞋面一起編織出來。
“早期做這樣的鞋面是純手工的,耗時費工,現在有了3D飛織鞋面機,非常高效和便捷!”羅飛揚說,公司今年購進了24臺3D飛織鞋面機,一個工人可以同時看8臺機器,大大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對于鞋企而言,3D飛織鞋面工藝是一大突破,將大大減少鞋面的各種工序,直接和鞋底成型,能夠為鞋企節省大量的鞋面針車工。同時,還可以省去膠水等各種原材料的費用。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3D飛織一體成型鞋面更加舒適、柔軟、輕便和透氣。
在工人缺乏、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的時代,機器代工成為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最佳選擇。據悉,新元公司年內3D飛織鞋面機將達到50臺,明年計劃再購進一批3D飛織鞋面機。
“鞋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我們現在鼓勵企業機器換人。”城廂區經信局局長林春生介紹,城廂積極推進機器換工,開展技術改造,鼓勵鞋類企業引進最新的3D飛織鞋面生產線,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據悉,昱達鞋材有限公司、恒立織造等企業都引進3D飛織鞋面生產線,這將大大提高鞋類企業產能和效益。
此外,輝強、新步、三威、萬升等鞋企今年也投入巨資引進自動化生產線,預計節約人工三成以上。其中輝強公司引進先進的針車、成型機器,電腦車等相關設備900多臺,預計年產休閑鞋達350萬雙;新步鞋業引進3條紅外線自動節能成型流水線以及沖裁、噴膠機等配套幾十臺先進設備,預計年產休閑鞋200多萬雙。
注重研發打造品牌
你能想象自己穿的鞋子的鞋底就是用廢棄的飛機輪胎、F1賽車輪胎作成的嗎?在薩拉曼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就有這樣的產品。“我們與專業鞋底制造商safeWalk合作,設計了這款公司獨有的鞋子,大大提高了鞋底的耐磨系數,而且不僅僅實現了廢物利用,還受到市場的歡迎。”公司總經理王宗光說。
薩拉曼還開發出了帶有芯片的鞋底,全天候記錄穿鞋者的步行、跑步等不同運動狀態的步數,然后將數據上傳,消費者可隨時讀取自己的運動數據,芯片帶有的GPS定位功能,還能讓消費者在野外避免迷路。
薩拉曼以前是以代工為主,但這與其他的代工企業不同,薩拉曼是以自主研發、科技創新為發展方向,依托研發設計中心,與四川大學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巴黎第七大學等國內外多個高校科研所合作,共同研究新型鞋材料的改良和應用,長期為知名戶外品牌有駱駝、探路者等品牌負責新產品研發。
環保理念,信息技術,讓薩拉曼的鞋子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目前,薩拉曼擁有自己的品牌,已經在全國開了200多家實體店,而且銷售良好,基本實現了零庫存。薩拉曼還分別在北京、廈門兩地建立了研發設計工作室,擁有幾十名設計師,每個月設計的鞋款達到100種以上。
“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去并活得好,企業必須注重自主研發能力和自身品牌建設。”城廂區經信局工業辦主任詹麗明介紹,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是堅持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而城廂區大的鞋業企業都有自己的技術中心,為技術和產品創新提供了良好基礎。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制鞋行業技術開發(莆田)基地”、“中國鞋業設計和信息中心”落戶都在城廂區。由華豐鞋業主筆起草制定國家級鞋類襯里和內墊試驗方法靜摩擦力標準,福建鞋業研發(莆田)基地、莆田市標龍公司等2家公司參與制定4個鞋類產品國家級技術標準。這都表明當前城廂鞋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城廂有自主品牌的億元鞋業企業15家,華豐鞋業“沃特”運動鞋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出口商品免驗資格等4個國家級品牌,2件商標榮獲福建省著名商標,4項產品榮獲福建省名牌產品,9家企業的商標獲莆田市知名商標稱號。
把握潮流融合發展
當前,“互聯網+”時代正在來臨,傳統產業全面觸網業已成為發展趨勢。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十年內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網絡購物將成為主渠道,而且相當部分的線下購物也會與互聯網息息相關,互聯網將與傳統商業融合,成為社會主導商業模式。
去年,城廂區入選首批福建省電子商務示范縣(市、區),成為我市唯一入選的縣區。在城廂區,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這里網貿的氛圍非常濃厚,這里也是我市電子商務發展最早的地方,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加速擁抱互聯網,鞋業企業自然也不例外。
“立翔的秀惑、永德的簡紅、沃特的銀科、川龍的貝夢麗等7家鞋業企業紛紛觸網求突破,剝離成立電子商務貿易公司。”詹麗明談及,“互聯網+”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巨大空間,城廂區企業華豐的產品已經成功在淘寶上線,大大拓展了企業的銷售渠道。祥冠鞋業計劃今年9月份在淘寶、京東商城上線營銷。
為了鼓勵傳統企業觸網,去年,城廂區出臺《關于扶持城廂區電子商務企業的若干實施意見》,區政府每年安排1000萬元電子商務專項資金,連續3年滾動用于支持電商產業發展。該項資金將扶持電商企業轉型升級、重點優質品牌導入、培育開發電子商務樓宇等7個方面。
在鞋企集中的地方建設的力奴電商城將打造CZB品牌智能電商總部基地,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讓企業更快速、準確、甚至提前預測到客戶的需求,針對性、定制化地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電商城建成后,將融合政府、電商服務企業、技術公司、金融機構等資源孵化,扶持一批電商品牌。
“我們鼓勵鞋企通過以工促貿,以貿帶工,加快產業轉型步伐,推進鞋企借助電商觸網,開設線上業務渠道,開始內外貿兩條腿走路。希望通過互聯網營銷創新,在整體市場下行的環境下,2015年鞋類企業力爭實現銷售產值464億元,產銷率98.7%。”林春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