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冰與火 火熱之余需冷靜思考
在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的情況下,中國跨境電商連年保持著20%-30%以上的增長。另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進出口貿易比例將會提高到20%。
跨境電商被電商行業認為是“最后一塊蛋糕”,各路資本“磨刀霍霍”入局爭奪。為了站穩腳跟,各路資本要拼海外供貨能力,拼物流運輸成本,拼進口通關能力,搶占倉儲。白熱化的競爭中,跨境電商行業的痛點和問題也不斷顯現。
深圳作為廣東省內僅有的兩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之一,其首個跨境電商試點地點——前海保稅港區內的跨境電商業務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僅今年前5月,共驗放跨境電商個人物品清單超過200萬票、總價值逾2億元,分別是去年全年的20倍和5倍。
窺一斑而見全貌,伴隨著自貿區的擴容,跨境電商在全國多地刮起“颶風”。不僅電商巨頭加速國際化布局,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也紛紛吹響“互聯網+”的號角尋求轉型,進軍跨境電商,同時還催生了一批新興的跨境電商企業和創業者,它們在快速擴張占領市場份額的同時也獲得各路資本的競相追逐。
在白熱化的競爭中,跨境電商行業的痛點和問題也不斷顯現。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如何和政策對接,行業如何可持續發展,如何為國內消費者營造良好的跨境網購體驗等問題,需要政府和整個行業不斷探索和調整,也值得我們冷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