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我國嬰幼兒服裝常見質量問題與標準要求
雖然人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嬰幼兒所穿的服裝也是五花八門,這一點與成年人無異,同時,人們也不再單看重服裝本身和外觀,同時對于這一類服裝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針對嬰幼兒服裝的一些常見質量問題和相關的質量標準進行如下的論述。
一、常見的質量問題
(一)甲醛等物質的超標。從我國國家質檢總局和工商總局發布的嬰幼兒服裝產品質量公告中可知,當前市場上流通的童裝產品中有超過3成以上的產品都存在甲醛成分超標的問題,歸結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我國市場在這一安全問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管,即便一些大的知名廠商所生產的產品用料選擇的是一些純棉材質,仍然存在許多安全問題。尤其是一些大面積印花和染色的童裝產品,其甲醛超標情況非常嚴重,一些印有熒光圖案的童裝也存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學成分。
(二)PH值的超標。在生產服裝類的產品時,廠家應該將服裝面料的PH值控制在和人體皮膚相近的程度,如果面料的PH值較高,在一些偏堿性的條件下,這些服裝產品就很容易滋生一些病菌和細菌,對嬰幼兒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相比于成年人來講,嬰幼兒的免疫能力相對較差,如果受到病菌的感染,就非常容易引發一些疾病。而如果面料本身的PH值過低,這一類產品在日常的貯存過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現損壞。
(三)成分標識摻假和不規范。市場上流通的許多童裝在其成本標識上都存在造假的情況,實際該面料100%為滌綸,但是卻在標識上標有30%的成分是棉,而這種標識的真偽性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根本沒有一種的有效的考證方法,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給自己孩子買衣服時都會參照標識來進行產品的購買。也有的童裝生產廠家為了更好地迷惑消費者,使用的實際用料和標注材質從外觀來看非常相似,根本無從鑒別,這也是市場中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
除了摻假的情況,許多廠家在自己產品上所配帶的標識還存在不規范的問題,以梭織和針織這兩種不同工藝生產的童裝為例,這兩類產品在標準制定上本應該是不同的,但是許多企業往往將這兩種的標識進行混淆,對于一些執行標準只是進行盲目的效仿,而我國的有關標準和具體技術規范中曾做出過明確的規定,對于嬰幼兒的服裝產品,其產品的質量等級、中文廠名、執行的標準號以及安全技術的類別等信息必須要在服裝標簽中進行標準的明確。相比于成年人的服裝,對嬰幼兒服裝進行干洗劑清洗往往會由于藥物殘留對嬰幼兒的皮膚產生不良的刺激性作用,因此,嬰幼兒服裝產品還需要在其標識上明確標注“不可干洗”。
(四)服裝裝飾件和配件存在質量問題。一些服裝生產廠家為了追求服裝的美觀性和個性化,經常在產品上配備一些裝飾件和其他配件,嬰幼兒的家長往往也為了追求服裝的美觀性購買這一類衣服。但是對于嬰幼兒來講,身體都相對比較淡薄,皮膚也比較細膩,如果裝飾件存質量問題的,就非常容易對嬰幼兒帶來傷害。
(五)縫制質量問題。許多服裝生產廠家過分地追求對服裝理化指標滿足程度,進而忽視了產品的縫制質量,這些質量較差的產品往往存在著漏毛、鏈式線路存在短線、錯序、產品不對稱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服裝行業對于嬰幼兒服裝產品的管理存在較大的漏洞。
二、具體標準要求
(一)衣料中不能包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質成分。對于嬰幼兒來講,其免疫力要遠遠低于一般的成年人,因此非常容易受到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的傷害,尤其是對于服裝這一類產品來講,嬰幼兒的皮膚直接和產品接觸,對于這一類產品的用料成分要求就更加嚴格,我國制定的《嬰幼兒服裝》這一標準中曾做出明確的規定,對于嬰幼兒所穿的服飾,其可進行萃取的重金屬含量:銅含量不能超過25mg/kg,砷含量不能夠超過0.2mg/kg,甲醛含量不能夠超過20mg/kg[1]。
(二)PH值的標準。服裝用料的PH值必須要和人體皮膚的PH值相接近,這樣才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童裝面料的PH值最好控制在4-7.5左右,這種情況下的服裝對嬰幼兒帶來的危害程度相對較低。
(三)產品標識的正規性。產品的質量等級、中文廠名、執行的標準號以及安全技術的類別等信息必須要在服裝標簽中進行明確標注,這樣才能夠確保產品標識的正規性。
(四)產品設計要求。在設計上,嬰幼兒服裝和一般的服裝也有比較大的差別,除了要保證產品的舒適型之外,更要注重產品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對于面料的選擇,由于嬰幼兒的皮膚通常更加細嫩,因此,廠家在選擇用料時應該優先選擇那些吸濕、耐磨、透氣的材料;在款式的設計上,應該盡可能保證服裝的寬松程度,盡可能不要在服裝上配制拉鏈、別針、紐扣等異物,防止嬰幼兒意外吞咽[2]。
綜上所述,對于嬰幼兒服裝的一些質量問題的控制不單單需要生產企業對其加以重視,對于相關質量監管部門以及嬰幼兒的家長也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只有加強市場的監管和管理,才能夠使整個嬰幼兒服裝市場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同時,消費者也應該具備基礎的質量優劣甄別能力,在進行商品選擇時重視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