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即期匯率結束連漲勢頭
在前一日即期價格大漲233個基點后,央行昨天連續第9天調高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不過隨著海關總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及9月進出口數據,人民幣即期匯率一改近來的走強態勢,最終全天下跌193個基點,回吐了前天的大半漲幅。
人民幣近期升值強勁
9月25日以來,人民幣匯率似乎走出了8月11日匯改以來的弱勢,在不經意間逐漸走強。
數據顯示,9月25日,人民幣即期匯率以6.3741收盤,此后數個交易日,即期匯率微幅走高,并在10月12日大幅上漲233個基點,以6.3230報收。這一漲幅創下了今年3月20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同時,也是人民幣即期匯率近期連續第八個交易日走高。6.3230的收盤價也創下了8月11日匯改以來的兩個月收盤新高。此前,人民幣即期匯率最低曾跌至6.4172。而離岸人民幣匯率也在即期匯率帶動下逐步走高。自10月以來,離岸人民幣匯率與在岸匯率的價差基本抹平,并已持續多個交易日小幅高于在岸匯率,12日更大漲188個基點。
人民幣即期、離岸匯率雙雙走強的背后,代表央行意志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已是連續9日上漲,昨天更大幅上調175個基點至6.3231,自9月24日以來已累計上漲560個基點。
“人民幣匯率走強,與美聯儲加息預期降低有關。”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國際方面,美國最新一期非農數據遜于預期、9月美聯儲會議紀要表示對加息謹慎,顯著降低了市場對美聯儲于年內加息的預期,推動美元對包括新興市場貨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快速貶值。而國內方面,隨著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進入沖刺階段,市場參與各方對于貨幣當局維穩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再度增強,也緩和了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
不過,昨天人民幣匯率連續升值的腳步卻出現了停歇。即期匯率在開盤微升后,上午10時許開始跳水,最終以6.3429報收,全天下跌0.31%,離岸匯率也未能幸免,至17時30分已下跌0.34%,報6.3439。
進出口走勢背離
人民幣匯率的這一走勢,或與昨天早間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有關。
早上10點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9月出口出現改善跡象,但進口進一步惡化,連續第11個月出現負值,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跌時長。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9月出口同比(按人民幣計)下降1.1%,預期為-7.4%,前值為-6.1%,降幅收窄明顯。而與此同時,進口數據降幅背離,同比下降17.7%,前值為-14.3%,為今年5月份以來的最糟數據,同時,連續11個月出現負值,也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跌時長。此消彼長下,9月貿易順差繼續擴大,從前值3680億升至3762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出口跌幅收窄,一方面與人民幣快速貶值導致企業加快出口交貨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國內一系列穩外貿措施以及一帶一路項目的逐步落地有關。不過,由于全球需求并未看到明顯改善,主要發達經濟體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及股匯市場動蕩影響,從6月起普遍放緩。從韓國臺灣等出口經濟體的數據來看,新興市場的出口需求也仍未擺脫低迷,四季度出口依然不容樂觀。同樣,進口數據大幅回落也受到人民幣貶值影響,若國內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的長期趨勢不改,疊加美元強勢下的生產性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走低,進口將繼續承壓前行。
“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貢獻更多來自計價因素,而非實際數量。中長期來看,即便人民幣大幅貶值,出口也不能成為增長主力。”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表示,全球人口老齡化推動發達國家儲蓄-投資缺口收窄,全球貿易再平衡、國內勞動力成本優勢持續弱化、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TPP+TTIP等新貿易規則,都將對中國出口帶來挑戰。
朱振鑫表示,貿易順差擴大,理論上有助于擴大外匯凈收入,提振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但實際運行中對匯率的支撐作用有限,主要是目前人民幣貶值預期已經形成,企業和居民的結匯意愿不強,結售匯逆差和貿易順差并存的局面將會持續。他預計,人民幣匯率在央行維穩之下短期企穩,但從四季度來看,人民幣貶值壓力和央行干預或卷土重來,屆時仍需降準。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中國跨境資本仍面臨流出壓力,人民幣仍存在一定的貶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