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打造“中部鞋都”鞋出口基地
今年7月,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時隔兩年再次深入周口城鄉調研指導工作,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加油鼓勁。
郭庚茂認為,周口市委、市政府傾力所做的“三件大事”將對周口以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之一就是“中原鞋都”項目。近年來,周口圍繞“建設制鞋業出口基地、打造中部鞋都”戰略,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制鞋業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正在向制鞋業集群良性方向發展。周口規劃建設的“中原鞋都”,不僅引進了一些制造企業,最重要的是藉此將以周口為中心在河南形成一個制鞋業的完整產業鏈,這對周口、對河南都是一個有重大意義和作用的事情。
我是周口人,我驕傲,周口是國家糧食核心生產區。這個答案早已成了周口的“名片”,熟記于周口人的心中,仿佛是周口的固定形象。那么,周口其他值得驕傲的產業突破是什么?今天,我們有了另外一個答案——制鞋業。
今年2月,繼以西華凱鴻、淮陽亞泰為龍頭的制鞋產業集群形成之后,由廣東鞋業廠商會和廣東新濠畔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中原鞋都”文化創意園項目在周口市中心城區開工興建。由此,周口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鞋都”。
美國、加拿大的人們或許不會想到,他們腳上穿的鞋,有可能就出自周口某一位農村婦女之手。短短10年時間,傳統農區周口聚集了大量制鞋企業,生產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等品牌名鞋,產品全部出口美國、加拿大等地。目前,作為“河南省制鞋產業出口基地”的周口,鞋類產品出口位居河南第一。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周口全市已落戶制鞋企業35家,年產值20億元,鞋類產品出口占據河南省半壁江山。
2月4日,“中原鞋都”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在周口正式開工。這個被列為河南省2015年重點項目的產業園絕對是個“大手筆”。據建設資料顯示,“中原鞋都”項目集產業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旅游景區為一體,一期占地3300畝,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鞋類產品展示展銷、鞋材批發零售、創意研發、文化推廣、倉儲物流、旅游地產等。該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帶動引進制鞋企業1000家以上,年產成品鞋30億雙,占全國制鞋產量的30%以上,年產值2000億元。屆時,周口有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制鞋產業基地,成為“世界鞋都”。
這個項目的落地,也意味著周口承接沿海地區制鞋產業轉移實現了新突破。
今年7月,省委書記郭庚茂時隔兩年再次深入我市城鄉調研指導工作,深入企業和基層一線,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加油鼓勁。郭庚茂認為,周口市委、市政府傾力所做的“三件大事”將對周口以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中之一就是“中原鞋都”項目。近年來,周口圍繞“建設制鞋業出口基地、實施中部鞋都”戰略,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制鞋業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能力,正在向制鞋業集群良性方向發展。周口規劃建設的“中原鞋都”,不僅引進了一些制造企業,最重要的是藉此將以周口為中心在河南形成一個制鞋業的完整產業鏈,這對周口、對河南都是一個有重大意義和作用的事情。
9月28日,晴空萬里,周口經濟開發區鱗次櫛比的工廠掩映在鋪綠疊翠的花草樹木間,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走進“中原鞋都”建設工地,記者強烈地感受到這個項目的發展藍圖正徐徐鋪展開來,一座新興“鞋都”悄然崛起。
作為農業大市的周口,由于受歷史條件、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制約,在工業化進程中必定會面臨不少困難,成功打造“中原鞋都”更不可能一帆風順。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不止一次明確指出,周口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主要是失在機遇上、弱在城區上、短在工業上、差在項目上、難在財政上、慢在作風上、輸在形象上、根在領導上。我們要補上工業短板,走出一條農區工業化的路子。
面對劣勢,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放大優勢。周口有1100多萬人的消費群體,可以借力鄭州航空港和“米”字形高鐵建設,放大周口公路、鐵路、水路、航空互聯互通的大交通優勢,以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同時,要著眼大勢。周口位于東南沿海連接中西部地區的關鍵地帶,是中原經濟區的樞紐和前沿,可以把周口建設為豫東南商貿物流中心,壯大產業支撐,推動產城融合、產城互動。
廣東新濠畔集團是全國領先的鞋材專業市場經營商,經營領域涉及房地產、電子商務、物業管理、酒店和會展業等。20年的奮斗,從當年的廣東第一家鞋業專業市場到如今的新濠畔集團,在帶動鞋業市場發展的同時也奠定了自己在業界的地位。如今在鞋業界,新濠畔已成為廣州乃至中國鞋材行業的風向標,“新濠畔”三個字已成為鞋材的代名詞。
作為省級制鞋產業出口基地,周口怎樣實現制鞋業質的飛躍?決策者把目光瞄向了“全國龍頭”。
在周口與廣東新濠畔集團促成合作的過程中,省委、省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去年11月底,受省委書記郭庚茂、省長謝伏瞻委托,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專程赴廣州會見廣東鞋業廠商會會長、廣東新濠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穗龍。
會見期間,李克力陳在周口建設“中原鞋都”項目具有四大優勢:一是人力資源優勢。周口有1100多萬人口,能為制鞋產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同時發展制鞋產業也可有效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問題,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二是市場優勢。以周口為中心,依托發達的交通物流網絡,擁有5億多人口的消費潛力,市場空間巨大。目前,我國制鞋產業的發展已從貼牌出口為主轉向國內市場為主,在周口建設“中原鞋都”項目可擁有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巨大的市場優勢。三是交通優勢。周口位于河南省“米”字形鐵路的大交通線上,鄭州已開通直達歐洲的國際班列,途經6國15天即可到達西歐地區。途經周口的鄭合高鐵明年開工建設,2018年建成通車;周口直達新鄭機場高速已開工建設,即將建成通車,到達鄭州航空港只需1小時路程。鄭州航空港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內唯一擁有5條跑道、以貨運為主的航空物流中心。周口通用機場已開工建設,將直接對接鄭州航空港。此外,周口還有河南省唯一的內河航道,交通運輸優勢突出。四是土地優勢。在土地越來越稀缺的形勢下,“中原鞋都”項目落戶周口,能夠先人一步、搶占先機,具有先來先得的土地優勢。
今年2月“中原鞋都”項目開工建設時,副省長趙建材更是來到項目建設現場親自下達開工令,并對項目建設提出要求、給予鼓勵。而在項目簽約以來,市委書記徐光和市長劉繼標一直高度重視、關心支持項目建設工作。“要切實加大支持力度,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實現項目建設‘零障礙’、‘零阻力’。”徐光在開工儀式上的講話讓我們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信心和誠心。
項目開工以來,我市抓緊出臺開發建設規劃。“中原鞋都”項目發展的總體框架和目標確定后,有關部門及時與廣東新濠畔集團就具體的區塊規劃和功能定位進行細化明確,開展論證研究,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發展規劃。同時,我市扎實做好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原鞋都”項目占地2000多畝,土地房屋征收范圍大,涉及拆遷戶數多,周口經濟開發區、川匯區及所轄辦事處,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妥善處理好征地拆遷中的各類矛盾和問題。有關同志拼在一線,深入被拆遷戶群眾中,通過廣泛宣傳,讓廣大群眾了解實施“中原鞋都”項目的重要意義。群眾的主動配合為“中原鞋都”項目的順利開工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拆遷工作,整個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周口人民對“中原鞋都”項目寄予厚望、充滿期待。作為投資方,廣東新濠畔集團董事長劉穗龍同樣信心十足。他告訴記者,“中原鞋都”項目將依托豫東南商貿中心城市周口獨特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和海外同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力爭把周口打造成豫東南旅游觀光、商貿文化中心,把“中原鞋都”歐洲風情商貿博覽城打造成周口新的城市名片。
各界人士的目光共同關注到了周口,讓古老的周口進入了“發展的最好時期”。當機遇來臨,周口人抓了個結結實實。悄然轉戰內地的制鞋業,在周口找到了最合適生長的“溫室”,蓬勃、快速成長,就像一片雨后春筍,遍布三川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