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應對TPP有系列戰略布局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由美國主導,12個國家共同參與談判的一項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目前,談判已達成基本協議,具體內容尚不公開。TPP正式生效仍需得到各締約國立法機構授權。
2005年,新西蘭、新加坡、文萊、智利四國共同簽署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SEP),這便是TPP的前身。
隨后,2008年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沖擊。奧巴馬政府將TPSEP作為美國介入并主導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杠桿,于2008年11月正式宣布加入TPSEP。在美國的主導下,2009年底TPSEP被更名為TPP。這一時期,越南、秘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國相繼加入談判,TPP成員國范圍由最初的4國(P4)迅速擴大到目前的12國(P12)。
“TPP是一個‘高全新’的自由貿易協議。開放程度高、涉及領域廣、具有新的挑戰性。”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TPP涉及到關稅、勞工保護、環境保護、電子商務、農業、金融服務、投資爭端解決、國有企業競爭等多方面的內容,其廣度和深度超過了以往的FTA協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艷告訴本報記者,輿論對TPP的熱議,體現了政府、學界與大眾信息的不對稱。學界在幾年前就開始了TPP的研究,對TPP的影響、成因和應對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而中國政府為應對TPP等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談判逐步進行了一系列戰略布局。
東艷認為,可以從戰略層面和國際貿易新規則構建角度理解TPP。TPP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經貿格局都會產生影響。美國通過TPP和正在與歐盟進行談判的TTIP,進行了新的區域貿易協定布局。現在的貿易模式是全球價值鏈,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美國無法在現有的WTO框架中推動各國規則的協調、市場的統一等問題,需要新的平臺來建立新規則,TPP已經初步構建了新的貿易投資規則的框架。
從這兩個層面來看,TPP值得高度重視。
然而,美國政府對TPP采取高調的宣傳態度,“不能讓中國書寫全球經貿規則”,顯示出TPP以謀求美國利益為宗旨的本質。東艷認為,對TPP,應該采取客觀冷靜、積極應對的態度。
商務部網站近日公布了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內容翻譯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內容摘要,揭開了一部分TPP內容的神秘面紗。
自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上午,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聯合宣布,TPP談判結束,達成基本協議以來,萬眾矚目。陰謀論、悲觀論等觀點盛行。
專家表示,TPP并不是“狼來了”。雖然美國借此機會重返亞太,但中國絕非毫無招架之力。學界對TPP的影響、成因和應對已有非常成熟的研究,政府也為應對TPP等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談判逐步進行了一系列戰略布局。“TPP短期內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長期來看,TPP進一步擴容及進展值得關注,TPP提出的高標準的貿易規則更值得中國學習。”
中國有對TPP戰略布局
“TPP短期內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曲鳳杰認為,TPP所包含的12個國家差異很大,既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要達成高水平的協議難度較大。例如農業方面,TPSEP規定農產品實行完全的自由貿易,加入TPP后,美國對新西蘭的奶制品進口關稅會進一步降低,這遭到了美國國內奶制品企業的強烈反對。知識產權方面,美國與新加坡和新西蘭簽訂的FTA中沒有禁止平行進口,而在與澳大利亞的FTA中禁止平行進口。如果美國在TPP中主張禁止平行進口,新加坡和新西蘭會反對。所以,TPP由于成員之間存在很嚴重的分歧,要想達成全球貿易新規則的難度很大。
“TPP12個成員國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總量的近40%,但貿易總量占全球貿易總量比重不足30%。東亞和歐盟、北美自貿區的區別在于東亞內部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多是基于國家自身要素稟賦,優惠的貿易安排條款雖然有利于擴大成員間貿易,但我也不應過高估計TPP給中國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曲鳳杰認為。
此外,12個TPP成員國中,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和秘魯與中國簽訂了FTA,越南、文萊、新加坡、馬來西亞在中國—東盟自貿區跟我們有貿易關系,中日韓FTA和中加FTA正在談判中,中美之間也正在進行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白明表示,這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沖TPP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然而,雖然短期內TPP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有限,但長期影響不容忽視。
打造一系列對外合作大棋局
雖然TPP的文本內容仍處于保密階段,但是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三十章內容里,能夠總結TPP的一些特點。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中美經濟關系研究室主任曲鳳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TPP從本質上講是一個標準較高的FTA協議。對TPP的關注應該落在具體條款上,例如環境條款、勞工條款和競爭條款等,這些條款下一步可能會上升為多邊貿易規則的內容。還要注意那些可能會減少中國貿易競爭力的條款。
曲鳳杰舉例說,比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內容概要里,第三章指出本章還“要求使用締約方區域內的紗線和纖維織物作為原材料的原產地規則”,也就是說, TPP的成員國從美國進口紗線,再把服裝出口到美國,享受零關稅。但美國作為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這一規定,不僅對中國制造的產品,只要是采用了中國原材料的產品都會受到很大沖擊。還有勞工條款,我們跟西方有所不同,但我們同樣不鼓勵用超出負荷的勞動力來換取貿易競爭力。目前我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勞動力成本在提高,對勞工問題也非常重視。
“貨物貿易、原產地、服務貿易等內容在原有的FTA協議中都包括,TPP是對原有內容的深化。知識產權、勞動、環境協定等問題,雖然在不少雙邊協議中已提到,但其開放程度更高。此外,TPP還包括一些其他FTA協議沒有提及的新規則,例如國有企業、電子商務等條款。”東艷指出了TPP規則究竟新在哪里。
還有環境問題,目前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FTA條款都有環境條款,TPP的細則可操作性非常強,這都是我們應該關注和研究的。曲鳳杰補充道。
高標規則利美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所有區域自由貿易安排達成后都可能對非成員產生一定的貿易投資轉移效應。對于TPP的影響,中方將根據有關方面正式公布的協定案文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
“TPP本質上是一個區域性的協定,是亞太區域一體化的路徑之一。隨著中國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提升,中國在經貿治理中的角色應該從追隨者向主導者轉變。是否加入TPP,何時加入TPP,只是中國的路徑選擇之一。”東艷告訴本報記者。
那么如何應對TPP帶來的影響成為更重要的議題。中信證券研究部國際宏觀組首席分析師張文朗表示,預計中國政府將抓緊研究條款細則,評估其影響,持續打造一系列對外合作大棋局,并加快國內體制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以對沖TPP的影響。這主要表現在打造“一帶一路”、亞太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各種雙邊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國內自貿區等一系列對外開放合作方面。同時,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并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和開放,完善外貿體制,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強化環境、知識產權等領域的改革也十分重要。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在主導區域合作新機制中,更注重的是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謀求建立有利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曲鳳杰認為,TPP中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勞工保護、環境保護等條款也是中國長期需要努力的方向。但和我們的改革相違背的內容,不必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