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9月全省電商交易額超2000億元
近日,全省電子商務推進大會在南昌召開。
電子商務進入加速發展期
2013年以來,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我省電子商務進入加速發展期。2013年,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650億元,同比增長103.4%;2014年突破1300億元,同比增長110.6%。據阿里研究院發布,2014年第四季度,江西省在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商品成交同比增長340.6%,增速位列全國第一。
據省商務廳統計,今年1至9月,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120.6億元,同比增長136.5%。其中,網絡零售額達496.2億元,同比增長119.7%,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較去年同期約提升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迅猛發展勢頭。
2013年,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百億元的設區市只有南昌、上饒。今年1至9月,我省11個設區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全部突破百億元,南昌、景德鎮入選中國電商發展百佳城市。從縣域電商發展情況看,據今年5月阿里巴巴發布的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排名,全省共有31個縣躋身全國電商500強縣。此外,星子羽絨、新干箱包、黎川陶制品、銅鼓竹制品等特色產業電商銷售均實現了翻番增長。
打造電商發展新優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省政府將電子商務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后,成立了由20多個省直有關單位組成的全省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省級層面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若干意見》、《貫徹落實若干措施》等5個政策文件。
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打出“組合拳”:省商務廳全力組織發動,推動示范體系創建,加快電商應用普及,促進企業利用電商拓展市場。省財政今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電子商務和物流發展,省發改委開展我省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省農業廳啟動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團省委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及啟動互聯網創業大賽。南昌、贛州各設立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產業發展,貴溪、廣豐等縣(市)明確2000萬元用于支持特色平臺。
電商示范創建成效顯著。先后獲得國家電子商務示范稱號28個,其中南昌、贛州獲得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寧都、玉山等22個縣獲評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數量居全國首位。省級層面先后認定了30家省級電商示范基地、73家示范企業,南康家具市場、新余高新區和吉安萬吉物流、萍鄉互通分別升級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示范效應不斷增強,有效帶動了農產品、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陶瓷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江西電商邁向“金色時代”
當我們審視電子商務的作用,它并不是簡單地將傳統商業“擠上線”——電商平臺不僅是消費場所的改變,還能帶動潛在消費,催生新投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同時,它還加速了產業間的融合,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催生了新業態。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江西電商昂起“農”頭。
淘寶網特色中國·江西館上線短短兩年時間,已有近6000種江西名優特產通過該平臺銷往全國,今年交易額有望突破10億元。
贛南的臍橙、軍山湖的蟹、南豐的蜜橘、廬山的茶……越來越多的江西特產,搭乘“電商快車”銷往大江南北。
贛南臍橙與電子商務“聯姻”。2013年,首屆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開幕。在淘寶網,1秒鐘內,2500公斤臍橙被搶購一空。
星子縣紅星村、分宜雙林鎮、婺源嚴田村……一個個迅速涌現的“淘寶村”,成為我省農村電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4年,這3個“淘寶村”實現電商交易額13.5億元,間接帶動6萬多人就業。
阿里巴巴、京東、郵政、“趕街”,電商“大佬”紛紛下鄉,進鎮入村,尋覓商機。村民在家門口當上老板,開啟創業新模式。在寧都,已建成“農村e郵”村級服務站49個,計劃今年建設100個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許多深藏“閨中”的土特產品“e路”暢銷,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同時,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我省傳統產業紛紛轉型升級。
在新干,“企業+電商”趨勢明顯,全縣160家箱包皮具企業八成擁有自己的網絡銷售團隊。該縣箱包皮具產業協會會長彭春表示:“傳統產業融入‘互聯網+’思維,激發出的不僅是發展的巨大空間,還有無限活力。”1至9月,新干箱包電商交易突破10億元。
蓬勃發展的南康家具業越來越“任性”。今年前9個月,南康家具電商交易33億元。
2015年,我省提出了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電商經營主體數量和涉農電商交易額“三個翻番”,即全省電商交易額超過2800億元,全省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超過140億元,全省電商企業(個體)數量超過11萬個。如今,這一目標實現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