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助力香港經濟轉型
香港過去一直受益于中西貿易的不便,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充當承接中國內地與東南亞、歐美貿易中間人角色。自50年代起,香港成為物資轉運及緊缺商品中轉站,來料加工出口也成就了香港的制造業。自80年代起,更成為中國內地吸收西方新技術,建立及開展貿易的代理人。但從這時起,貿易中間人的角色也漸漸有了轉變。香港經濟轉型始于80年代,隨著內地的改革開放,香港的廠商把生產工序移往珠江三角洲。隨著內地與香港的貿易關系日益密切,香港的生產基地大幅北移,香港的制造業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服務業。香港蛻變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商貿航運樞紐。目前,內地沿海城市也開始向服務業轉型,而香港面臨的是進一步優化轉型的階段。即產業增值更多依賴科技的研發。香港企業有對外拓展能力優勢。香港企業在與東南亞及歐美的貿易交往上有著較豐富的經驗和貿易歷史,在開拓模式和方法上更為多樣和靈活。其次,香港更早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融資和與西方合作開發上也經驗豐富。所以在貿易開拓方面,香港依然可以作為中間商或是中國代理人的角色,在未來的“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
在整個亞洲地區,香港經濟轉型始終都緊貼時勢。然而,在近幾年的經濟轉型中,香港出現了不尋常的遲滯。在產業增值更多依賴科技研發的今天,香港的科技發展一直被冷淡對待。“一帶一路”理念的實施會是香港經濟轉型額外的一個附加動力。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的科技發展無論是自主或與內地合作發展都將使得其產業增值在未來十年乃至于更長的時間里形成一個優勢發展的態勢。另外,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內地與海外市場的發展也將帶給香港更多正面影響或是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