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互聯網+”潮流 服裝業通過智能制造謀求突破天花板
服裝業是寧波市的傳統產業,但從2011年以來,產業年產值一直在1200億元左右徘徊。
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的天花板,整合以往松散的生產流程,并適應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消費形態新變化?
本屆服裝節上,還有不少參展的紡織服裝企業力圖將科技因子跨界植入服裝零售環節。旦可韻即將鋪設到門店的智能試衣間如此,老牌服裝企業雅戈爾推出的微信互動“1元微定制”同樣如此。
在這些企業看來,零售終端的智能化進程不僅增強了實體零售終端的互動性和科技體驗感,更為大數據的采集整理以及未來的智能制造提供途徑。
位于1號館的蘋果(中國)有限公司就展出了一臺頗受大家關注的導購機器人,不僅外形靚麗,具有親和力,導購功能更是強大,而這背后有大數據的支撐和“野心”。
“除了瞄準行業優秀導購缺乏、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的痛點之外,我們更重要是要通過機器人導購在終端店鋪完成大數據的搜集,最終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
公司副總方偉軍向記者介紹,通過機器人采集客戶信息,分析每一個顧客喜歡哪一類、何種價位的產品,并根據大數據分析哪一類服裝比較受歡迎或不受歡迎,就可以掌握信息,設計出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
而來自近年在全國服裝業掀起一股“私定”新浪潮,讓海爾張瑞敏都要一年拜訪四次的紅領集團的副總裁李金柱,則在中國男裝趨勢論壇上,直接將企業稱為“數據驅動的智能工廠。”
他介紹說,他們以3000人的工廠為實驗室,建立了服裝版型、款式、工藝和BOM等4個數據庫系統,其中款式就超過了170萬套,幾乎可以滿足任意一個客戶的定制要求,“支持全球客戶DIY自主設計,全程由數據驅動,全員線上工作。”
“以前我們一直講O2O,是時候嘗試C2M,讓消費者直接面對制造企業,人人是設計師、消費者,去掉中間商、代理商和渠道商,而這背后就是大數據在驅動,在支撐企業用工業的手段和效率制造出個性化產品。”李金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