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紡織鞋服產業聚集2個院士專家團隊 研發人才15000名
僅在紡織鞋服產業,晉江就集聚2個院士專家工作團隊,擁有研發人才15000名、工程技術人才51000名、技能人才150000名。
一座求賢若渴的城市
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時間待在晉江,三分之一時間待在北京,是兩年多來段力民的生活常態。
段力民是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兼晉江院院長、國家皮革和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2013年3月,晉江市整體引進段力民和他的團隊。這個團隊近30人,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是一個以省“百人計劃”專家為主的頂尖團隊,已為安踏、361°等100多家晉江鞋服企業提供材料質量控制、生產過程優化、產品質量檢測跟蹤、新材料開發等多項技術支持。
僅在紡織鞋服產業,晉江就集聚2個院士專家工作團隊,擁有研發人才15000名、工程技術人才51000名、技能人才150000名,其中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技術能手等。
以才興業、以業聚才,人才成為晉江經濟發展的又一強力引擎。
人才優先
“晉江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優厚待遇,而且讓我們研發的技術能夠落地,出了不少好成果,我們都非常愿意留在這里。”段力民說。
近年來,晉江大力實施人才優先戰略,出臺了10多項政策,形成涵蓋人才引進、創業、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政策體系;成立了全省首個縣級人才辦,制定了全國縣級首份《優秀人才認定標準》,在全省首推優秀人才保障住房。
至目前,晉江已認定740名優秀人才,涌現2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國家“千人計劃”人選、2名國家“萬人計劃”人選、3名省“百人計劃”人選和230多名博士協會會員。市財政設立1億元人才專項資金、3億元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投引導基金,引進5億元興業證券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構建集財政、創投、風投、信貸等為一體的多元人才融資平臺。
同時,晉江扶持企業設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大師工作室等人才創新平臺,全市13家企業實驗室通過國家實驗室認證認可;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8家、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25家,泉州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安踏公司獲批福建省運動鞋重點實驗室,七匹狼公司產品檢測中心獲“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
此外,晉江還以優選的培訓模式提升人才。采取靈活有效措施,著力打造“多元化、立體式”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分類培訓,針對企業家、產業領軍人才、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培訓對象,量身定制培訓內容、項目和課程,增強培訓實效。
統籌培訓資源。引導216家企業與80多所高校合作培訓人才,鼓勵成立大批企業學院,形成政府主導、校企合作、企業自辦的多元人才培訓機制。
創設培訓品牌。引進麥肯錫來晉江設立領導力中心教學點,成功打造北大、港大總裁班,青商財俊班,鞋服領軍人才東華大學研修班等系列高端培訓品牌。
“軟硬”兼施
重才、愛才、惜才,是晉江人才工作的突出特點。這一點,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林光興深有感觸。
早在十多年前,林光興潛心研究開發的經編間隔織物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還少有人問津時,晉江華宇錚鎣集團就意識到該技術前瞻性強,將其引進,并為林光興提供研發平臺。如今,該技術已取得大量行業領先成果,產品廣泛用于汽車、家居、醫療、太陽能、服裝、體育、農業、水利、發電、交通安全防護及國防等多方面。
“有創新意識,對人才、技術有遠見卓識,是晉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林光興說。
多年來,晉江不斷以優越的事業平臺吸引人才,全力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特色化的區域創新體系。
打造政產學研平臺。大手筆投建三創園、洪山文化創意園、生產力促進中心等“三大平臺”,與福大等5家知名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功吸引60多家機構以及大批研發專業人才入駐。
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成立紡織鞋服人才培養與技術研發中心,投建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晉江分中心,引進6家國字號檢測中心、科研機構,提升集群產業創新能力。
打造人才交流平臺。設立全國首家縣級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協會,籌建人才市場綜合體,舉辦“海峽杯”福建(晉江)工業設計大賽,建設中國海峽(晉江)人才市場。
打造企業技術研發平臺。培育45個省級以上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121家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
此外,堅持“軟硬”并進,全力營造活力迸發、拴心留人的人才發展環境。不僅全力優化宜居環境,持續大規模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建設人才安居園,投建大批文體設施;還全力優化服務環境,建立市領導掛鉤聯系優秀人才制度,構建“四個一”服務機制,設立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和專家活動中心,為人才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貼心服務,以優質的綜合環境集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