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最大出口市場 泉企加速進東盟
隨著泉州服裝產業在歐美市場優勢的逐步削弱,許多泉州鞋服企業將拓展出口市場的目標定在東南亞。今年前三季度,泉州服裝對東南亞出口25.48億元,同比增長34.41%。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我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自貿區,此外,東盟也是泉州制造最早開拓的海外市場,近年來出口增勢迅猛,除玩具外,鞋、箱包、陶瓷、家具、塑料制品的出口有較大增幅,目前東盟已成泉州最大的出口市場。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泉州造”有望加速挺進東盟。
東盟:出口的大市場
記者從泉州海關獲悉,1—10月泉州市民營企業進出口743.7億元、增長6.7%。其中進口120億元、下降1.3%,出口623.7億元,增長8.4%,貿易順差503.7億元。主要出口至東盟和中東地區,分別出口123.2億元和101.1億元,分別增長35.1%和6.32%。出口歐盟92.8億元,下降11.5%,出口美國64億元,增長16.8%,主要進口商品為礦產品、化工產品、木漿及牛皮等,主要出口商品為鞋類、服裝及機電產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泉州服裝產業在歐美市場優勢的逐步削弱,許多泉州服裝企業將拓展出口市場的目標定在東南亞。據泉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泉州服裝對東南亞出口25.48億元,同比增長34.41%。其中9月份單月出口3.75億元,同比增長62.06%。
泉州海關相關人員介紹,泉州在福建省服裝出口東南亞總值中占到七成,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是排名前三的主要出口對象,其中,今年1—9月份,柬埔寨是福建省服裝出口同比增速最快的國家。“由于國內勞動力、土地、融資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東南亞國家在歐美市場享有優惠關稅政策、無貿易壁壘等優勢,越來越多的泉州服裝企業選擇到東南亞投資建廠,有的甚至將工廠整體遷移。”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保持對東盟市場出口量增長的同時,泉企在東南亞的投資或建廠也需注意一些問題,不能盲目地將工廠遷移海外。雖然《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有利于泉州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噬了本土企業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我認為,泉州服裝產業的轉移不妨優先考慮福建省內和國內的其他地區。因為現階段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較突出,企業在產業轉移中,可優先考慮將服裝產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國內不發達地區,而非優先考慮向海外輸出,因為既可以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又能避免給自己培養出海外競爭對手。”
泉企:加速挺進東盟
雖然,海外辦廠的風險一直是泉企布局海外考慮的第一要素。然而,近年來泉州服裝企業頻頻“東南飛”,泉企更是多次組成經貿代表團走入東南亞考察市場。
今年6月份,泉州代表團走進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柔佛州、檳城和老撾的萬象、瑯勃拉邦舉辦“中國福建周”活動,并赴柬埔寨金邊開展經貿活動。以馬來西亞市場為例,馬來西亞是目前世界各地的泉籍華僑華人分布最多的國家,占全馬華人總數30%以上。而近年來,泉州與馬來西亞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特別是今年蓮花汽車生產基地落戶泉州,對泉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泉州也有麥斯威、喜得狼、星泉鞋材、華運控股等四家企業在馬上市,有萬泉河等2家企業在馬設立分支機構。
其中,泉州代表團在“福建周”期間,就實地考察了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經濟特區、老撾賽色塔綜合開發區、VITA工業園區等產業園區,以及峰億(柬埔寨)輕紡投資有限公司等泉企在東南亞投資的企業。
據悉,峰億(柬埔寨)輕紡投資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在柬埔寨投資規模最大的服裝生產企業,已多次成為泉商考察東南亞市場必走訪的企業之一。“中國現在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比別的國家高,比如棉花的價格比美國就高出10%—20%,加上現在國內的投資土壤并不青睞于傳統制造業,所以泉州紡織服裝企業很早就開始布局海外。”福建峰億輕紡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勝泉說,2012年起,企業不僅將企業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同年也在柬埔寨金邊設立分工廠,轉移過剩的產能,僅將研發、運營總部及一家印花加工廠留在泉州。目前,公司在柬埔寨服裝廠擁有35條現代化生產線,年產值達3500萬美元。
潘勝泉說,無論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還是前階段熱議的TPP對泉州服裝產業的沖擊,無疑都將加速泉企訂單的整合。如將產品的研發、檢測、設計等留在國內,將產品的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去年,我們在柬埔寨有350萬訂單金額,其中,就帶動了國內250萬美元的原材料出口,假設我們企業沒有在柬埔寨設廠,就不可能帶動國內原材料的出口。”他說,企業布局海外從某種程度來說,既有利泉州傳統產業轉型,也能帶來部分社會效益。
除了服裝企業,泉州紡織服裝的上游企業雖然也看好《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產業轉移的作用,泉企也多次赴東南亞考察市場,但真正辦廠的企業并不多。其中,泉州恒豐化纖有限公司也考慮生產基地布局東南亞,但至今仍未有所行動。“TPP協議一旦產生效用對泉州服裝企業來說一定有較大的影響,服裝企業生意不好,印染、化纖等也會受影響。在此背景下自然促使泉企更多考慮產業轉移的布局,但目前多數泉企都在觀望,我認為《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不僅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更有利于泉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們也會密切關注東南亞市場。”泉州恒豐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洪炳煌說,《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無疑有利于“泉州造”加快走出國門。
潛力:深耕跨境電商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正受經濟環境和國外制造業的雙重沖擊,產能過剩和同質低價現象日益嚴峻,國內企業迫切需要開辟新的銷售市場,提高產品價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區域線路發展規劃,也將增加中國商品在海外市場份額中的占比,促進中國制造業加快完成產業轉型升級。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一批以解決國內廠商在跨境貿易中面臨的問題為核心的跨境電商平臺應運而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關于修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項下部分協議的議定書》將跨境電子商務合作這一新議題納入,通過加強信息交流以促進雙方的貿易和投資。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東盟將成為泉州跨境電子商務的重要目的地市場。
2013年10月,泉州郵政率先在全省首創跨境電商項目,正式試水跨境電商領域。經過一年多的培育,泉州跨境電商項目已經有加盟商家1998戶,上線sku數(庫存量單位)16090個,全年銷售額突破700萬,2014年線上線下國際國內小包實現1.2億元,交易地區通達全球,交易鏈不斷延伸。
壹零客科技有限公司CEO代志華日前在上線發布會上,與眾多來賓分享了創辦壹零客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心路歷程和對平臺未來的規劃。
身為前華為匈牙利和菲律賓區域CEO,擁有多年海外經歷的代志華深知國內產品出口的痛點,借力國家政策創辦了壹零客。壹零客采用目的國落地的戰略,在當地組建專業市場、客服與物流團隊,憑借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幫助中國商品開拓海外市場,實現中國制造品牌化,順利走出國門。東南亞作為壹零客國際化進程中的第一站,其龐大的消費市場潛力和已開拓的當地市場渠道,為壹零客平臺的入駐商家提供了銷路。
新亞集團、摳摳集團也瞄準了跨境電商市場。“跨境電商我們分兩步:對外,將以東盟為切入點,對內以福建、浙江、山東為切入點,把國外的品牌引進來,把國內的商品推出去。”摳摳集團總裁李林彬表示。
日前,阿里巴巴與石獅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阿里巴巴速賣通石獅跨境產業帶專區,幫助石獅企業將產品賣到全世界。據了解,入駐對象包括石獅外貿企業、石獅外貿代工企業,以及意向拓展跨境電商的石獅服飾、鞋業、運動戶外、運動配件企業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有30家企業入駐,以服裝企業為主。企業入駐無需費用,平臺將為石獅專區企業提供免費流量的引入及常規活動資源支持,并由速賣通泉州機構對入駐企業分期進行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孵化,幫助企業解決前期開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