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邁進網絡強國 引領互聯網發展趨勢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中國在全球網絡空間中的迅速崛起將獲得更多話語權和治理主導權,中國需要補足技術、產業等方面短板,向網絡強國進軍。而互聯網邏輯暗合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十三五”規劃建議確定的五大理念將成為建設網絡強國的根本遵循。
世界互聯網已經正式進入“烏鎮時間”。
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在此前一天,12月15日,“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在開幕式的致辭中表示,中國正在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
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魯煒表示,第二屆互聯網大會將推動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建立。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中國在全球網絡空間中的迅速崛起將獲得更多話語權和治理主導權,中國需要補足技術、產業等方面短板,向網絡強國進軍。
而互聯網邏輯暗合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十三五”規劃建議確定的五大理念將成為建設網絡強國的根本遵循。
全球互聯網中的中國平臺已確立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展示了20年來互聯網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日益滲透到全社會的歷程和最新進展。魯煒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博覽會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奮勇邁進的步伐。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作為網絡大國,其“大”主要體現在,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用戶,中國信息產業的產值非常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巨大,此外,中國已經有若干家互聯網企業進入全球最頂級的企業之中。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擁有6.7億網民,超過世界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僅手機網購用戶規模已達2.70億人,2014年中國網絡零售額達到2.8萬億元。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建設網絡強國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得以重申,則彰顯中國希望在互聯網這個“新疆域”中有所作為。
事實上,與上屆互聯網大會相比,本屆互聯網大會的一些特點或已說明中國目前在互聯網領域的地位提升。本屆互聯網大會規模更大,將有2000多名嘉賓與會,是上一屆的兩倍,且包括諸多國家政要。
“在一些技術和商業模式上,中國互聯網企業目前已經極具吸引力。”一位外資咨詢公司的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此前商學院的教材談到新模式、新技術主要引用國外公司案例,而現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則經常出現在國內外的商學院案例庫中。”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網絡強國。寧家駿認為,距離網絡強國的目標,中國仍需補齊短板。
首先是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的研發,尤其是補齊在芯片、操作系統、以及一些基礎技術上的短板;其次是中國整個信息產業發展還不夠全面,雖然在電子商務等領域獲得長足發展,但在信息技術的一些關鍵產業還存在薄弱環節,這方面盡管已經產生了華為等企業,但其數量和中國的大國的地位和位置不相稱。
其三,我們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創新的領軍人物還是比較薄弱的,需要補齊;最后在網絡空間治理方面也需要更多的努力,我們在國內的網絡空間治理上很有成就,但從國際上看,在全球網絡空間中的話語權還是不夠的。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此前提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告訴記者,中國此前應對“大而不強”的問題,主要強調的是技術創新,而現在,這一狀況正在出現新的積極的變化,就是通過互聯網在各行業更緊密地應用,擴大市場規模,做強產業,進而由大轉強。
在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看來,全球互聯網中的中國力量與中國平臺已經確立。他在媒體上評論,第二屆互聯網大會儼然已成氣候,整個網絡空間的重心已經開始轉移,中美將在網絡空間中形成一個互補的、錯位競爭關系,在產業能力、規則制定等方面共同主導了整個網絡空間。
方興東認為,中國在網絡空間的崛起會比現實世界要快,中國要走一條比美國更開放、更創新的道路。
網絡強國與中國社會發展邏輯相契合
魯煒表示,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是指導中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的根本遵循。
寧家駿表示,互聯網代表了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趨勢,其內在邏輯和整個社會最新的發展邏輯在本質上是契合的,“我個人認為,在確定這五大發展理念的過程中,是受到了互聯網思維的影響的。所以建設網絡強國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在根本理念上是一致的。”
具體來說,創新是邁向網絡強國的先導力量,是互聯網發展的基因。魯煒強調要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支持鼓勵互聯網企業家、領軍人才和工程技術人員創新創造,為互聯網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寧家駿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網絡強國相輔相成。“‘雙創’激發了社會創新的熱情,這些創新影響到互聯網的技術、應用、產業各個層面,進一步激發出新的活力,為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動力;而互聯網本質上要求共享、溝通,它為創業創新提供了更好的普惠的環境和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各種要素集納、碰撞,產生很多新的組織方式,推動產業模式變革和整個發展模式的變化。”
在寧家駿看來,協調發展是建設網絡強國的目的。為此要解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消除數字鴻溝,縮小城鄉差異、地區差異,保障信息安全,實現均衡發展、全面發展、安全發展。
開放是互聯網精神的精要,也是邁向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魯煒表示,中國將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把握和引領國際互聯網發展趨勢,推動網絡空間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寧家駿表示,互聯網經濟本身就是綠色經濟,要用信息化推動經濟社會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也是共享經濟發展壯大的主要戰場,姜奇平認為,共享經濟已經從技術層面的革命映射到商業領域本身的變革,引起了商業模式制度性的變化,其滲入到各行各業之后,將可能為新技術發揮更大作用提供便利。
“比如共享經濟和大數據緊密結合在一起,強調對知識資源的分享,這就打破了之前對‘商品’的拷貝,而涉及到‘資產’的拷貝。這會對經濟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姜奇平說。
在魯煒看來,網絡強國中的共享還指向對發展成果的共享,“共享發展是邁向網絡強國的根本宗旨。服務百姓、惠及民生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推動網絡走進千家萬戶,引導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掌握信息、交流思想、創新創業、改善生活,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