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如何激發產業價值創新
中國服裝業正在透過喧鬧的表象,尋找源自內在的動力。而增進內生動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創新。這種創新在于產品和服務,在于圍繞提升服裝產業發展的價值。當談論創新時,我們在談什么?發展的創新來自于思維的轉變,中國服裝論壇正是這樣一處中國服裝先進理念和發展模式的重要策源地。在這里,業內大咖們不斷為行業發展補給著精神食糧。
3月29~30日,由中國服裝協會主辦、鏈尚網協辦的2016中國服裝論壇將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啟幕。本屆論壇不僅集聚了中國服裝行業內優秀的企業家,還邀請了來自經濟、金融、藝術、文化、商業、零售、互聯網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將圍繞“價值創新 驅動產品與服務”的主題,探尋中國服裝產業創新發展的路徑。
1、時間換空間的競賽
當前,中國服裝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品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轉變,銷售低迷、增長乏力……企業如何加快調整步伐,適應發展的“新常態”?外部經濟發展趨緩亟待改革的刺激,內部結構性調整勢在必行,中國服裝企業到底應該如何應對這場轉型升級的攻堅戰?
這是一場以時間換空間的競賽,眾多品牌在發展的跑道上遲疑過、掙扎過,但從未放棄過……“移動互聯的來臨,對企業組織發展有巨大影響,猶豫一年,晚一年,企業就可能被淘汰。”歌力思品牌董事長夏國新說。
現在的市場競爭是進步慢了就是退步。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有人說現在的市場變少了,客人的需求也減緩了。實際上,市場是不斷地進步,客人的需求也不斷地變化,如何能抓住或者打開讓客人所接受我們產品的竅門,才最重要。
事實上,服裝品牌也在不斷適應市場的轉變,并通過不斷升級與優化自身以實現與市場的接軌。正如卓尚服飾董事長丁武杰所言,“一切問題的根源在于,品牌沒有把消費者真正的需要給挖掘出來。供給側改革其實是消費在升級,產品也好、服務也好,都應該是獨特的且能為消費者帶來愉悅的感受。”
的確,中國服裝品牌在轉型發展的“競賽中”面臨的最大問題仍回歸到品牌的本源——產品與服務。這是品牌的價值所在,而對于這種價值的創新與提升也成為品牌不得不重新思考的問題。
2、價值創新優化品牌
當價值創新成為服裝業關心的熱點,又該如何理解它?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對此的解讀可謂是一語中的。他說道,產品永遠是“1”,服務、體驗、渠道都是不斷加“0”的過程。如果你沒有把“1”做好,最后還是“0”。實際上,產品就是服務的一部分,軟服務也是產品的一部分。
探路者體育事業部總裁張濤也表示,未來的產業都是服務業,所有制造業的發展都在向“解決人們需求,滿足人們需求”的方向轉化。
無疑,每一位企業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能為市場帶來什么?”正如喬布斯將蘋果手機引入市場,他為市場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智能化產品與個性化體驗。
同樣地,中國服裝也也需要不斷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重新認識自己、挖掘自己、認識市場、探索市場,從而形成新的品牌發展模式,產生更多的價值。
白領品牌董事長苗鴻冰深切地體會到挖掘消費需求的重要性。他說道,“曾經很多消費者以價格作為價值的考量,而現在需求才是品牌的出發點。如果現在的中國服裝品牌還在價格問題上這么執迷不悟地走下去的話,傷害的一定是自己。”
商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對于服裝企業而言,通過特色化經營提質增效,培育新環境下生存能力,或許能夠激發出更大的商業價值。而在中國服裝業自我重塑的過程中,打破自身無疑需要更大的創新動力,以及更完善的發展定位。“通過整合本土歷史和文化,創造出一個東方世界的流行趨勢,而不是單純的西方世界流行趨勢,這樣,才為東方品牌發展,創造一個較大的空間。”漢帛國際董事長高敏談到。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也確信,即使正在經歷行業的調整與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服裝品牌進入了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越是在這樣的時期,品牌如果沒有一個能夠長久站得住腳的內容,商業模式只是一個概念。
企業除了“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認識你所服務的消費者”。中國服裝企業需要更加貼近市場,適應產業發展規律,實現自我創新——回歸到產業本質,以價值創新驅動產品與服務的升級。
3、萬物互聯重新連接消費
當中國消費者瘋狂地“海淘”、當線上消費不斷激增,傳統服裝品牌的營銷模式是否還能跟上消費方式的轉變?萬物互聯時代,邊界和壁壘被快速打破。新的連接方式,新的場景范式,重新定義著未來的生活圖譜和商業生態。越是在消費變革的時代,品牌越容易產生思辨與覺醒。
例外服飾、方所文化、YNOT品牌創始人毛繼鴻深諳其道。他說道,“任何一個服裝品牌,它需要提供一種新價值,它可能需要每天去重新定義它,因為市場每天都在變,世界每天都在變,作為品牌需要保持反省的思維。”
重構與消費者的連接——利用互聯網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服務;再造商業模式——創新服務手段為消費者帶來優質的購物體驗等。這才是品牌被消費者認可的原因,才是一件衣服從無到有能夠為市場創造的價值。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時代所帶來的場景革命,線上與線下的界限也在逐漸被打破。正如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所言,線上的零售發展已經到了穩步發展期。品牌可以嘗試把打通線上和線下,把傳統渠道變輕,以更好地貼近消費者。
如今的消費者逐步走向成熟與理性,他們開始對產品產生時尚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追求。對于消費者而言,被需要的產品才最有價值。此外,對于渠道升級、商業模式創新等手段,與消費者重新構建起連接同樣決定了是否能成為“被需要的品牌”。
拾夕總經理陳亮談到:設計上,需要盡量做到講究,但又規避匠氣,尋求設計的超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意這一點。
而鏈尚國際集團創始人趙俊浩談到:品牌更需要掌握顧客的消費心理,而不是只看年齡,心理年齡很難切入,但是你只要切入,就會有很好的發展。
4、互動交流的思想盛宴
舊秩序瓦解,如何再造行業發展的新秩序?如何挖掘品牌的內生動力,實現優勢的重構?萬物互聯時代,場景革命作為一種方法論對于企業創新有怎樣的指導意義?實現設計與商業持續發展的創造力又來自于哪里?種種待解的問題都將會在中國服裝論壇中得到答案。
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變革、商業模式的重構與再造等熱點問題,2016中國服裝論壇的如期而至將為行業注入更具前瞻性的思考。這是一場對于價值創新的深入解析,更是一場最具創造力的思想盛宴。
據了解,本屆論壇為期兩天,不論是主題設置,還是邀請的企業家、專家與學者,都緊緊圍繞到當前中國服裝產業轉型過程中的“痛癥”,著名經濟學家姚洋、互聯網思想家段永朝、“東吳相對論”發起人吳伯凡、《平臺戰略》《平臺轉型》作者陳威如、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肖知興、著名雕塑藝術家瞿廣慈、臺灣著名陶藝大師孫超、書籍設計大師呂敬人以及來自CK、THE KOOPLES的設計師等業內外大咖和國內服裝企業家都會出席論壇,深入到產品、服務、消費、市場、模式、場景等多層面,從“秩序重建”、“優勢重構”、“場景革命”、“創造力的來源” 多角度展開探討與交流,深入淺出、對癥下藥以找到實現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的良方,以挖掘中國服裝產業實現價值創新的方向與動力。
這必將是一場思維的碰撞!大咖們的思考與言論將點亮中國服裝業前行路上的燈塔,將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價值創新的前提是思維的創新,只有從思想上轉變以往陳舊的認知,才能在行動中實踐出驅動產品與服務升級的好方法。因此,2016中國服裝論壇更加令人期待,它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討論與分享的簡單形式,而是激發著產業未來走向的精神指引。思考所帶來的價值是激發產業價值創新的第一步,也實現服裝強國夢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