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嶺打造“產貿小鎮”將建皮革博物館
申報“內外貿結合商業市場”,花都區獅嶺鎮打造“產貿小鎮”,皮革皮具產業迎來轉型升級。近日,花都區內外貿結合商業市場項目控詳規劃提交廣州市規委會審議并獲得通過。原規劃工業區將變身商業區,建成以交易展示、電子商務、會展經濟、設計研發、現代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國際商貿平臺。還將配套建設皮革皮具博物館,歐洲皮革協會亞太區產品發布中心,意大利皮革皮具學院等,未來這里不僅進行皮革皮具批發,還是市民購物,旅游,休閑新去處。
據悉,花都區內外貿結合商業市場項目位于廣清高速公路獅嶺鎮海布出入口的東面,南臨平步大道,項目規劃范圍約98萬平方米。項目地塊位于獅嶺國際皮革城(原材料批發市場)南側,相距約2公里。
為進一步提升獅嶺鎮專業市場的發展層次和服務水平,擴大廣州專業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廣東省政府擬將廣州圣地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項目作為重點培養項目,向國家商務部申報內外貿易結合商品市場試點。記者從花都區獲悉,該試點仍在申報中,預計會在近期通過審批。
定位:
廣州傳統商業轉型升級試點
新的皮具皮革展貿城項目規劃定位為,打造皮具成品全產業鏈體系,形成以交易展示、電子商務、會展經濟、設計研發、現代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國際商貿平臺。
建成后,該市場將集電子商務、產品展示、皮革皮具服務、公共服務等四大功能于一體,配套建設國家級皮革皮具質量檢測中心、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平臺、皮革皮具信息發布中心、皮革皮具博物館等項目,其中不乏意大利及西班牙皮具協會亞太區產品發布中心、意大利皮革皮具學院(中國基地)等中西合作項目。
廣州市規委會主任、市長溫國輝主持會議時強調,花都區內外貿結合商業市場是廣州傳統商業的優化轉型升級試點,“這對下一步廣州整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都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視獅嶺皮具市場做大做強,把規劃做好。”
調整:
增加公共服務市政配套
要完成轉型升級,項目地塊將優化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統、增加公共服務和市政配套設施。項目地塊借鑒國外城市“白地”規劃控制理念,確定總建筑量上限,規劃指標彈性控制。規劃片區總建筑量上限為120萬平方米,平均凈地塊容積率為3.5。商業商務用地容積率為2.5至4.5。在滿足規劃片區總綠地率不小于30%的前提下,商業用地建筑密度小于80%,綠地率大于10%。居住用地建筑密度小于28%,綠地率大于35%。
在空間結構上,將通過綠化帶,建筑退縮控制,打通多條至秀全水庫和北部生態片區的綠色通廊。加強與萬達文旅城、花都CBD的景觀聯系。
道路方面,道路密度比原控規增加90%,拓寬現狀道路,并在平步大道北側修建輔道。內部交通依托平步大道和獅嶺大道形成十字架骨架路網,內外貿市場地塊采用環路設計,合理組織車輛的停放和貨運。
公共服務設施方面,規劃區的居住人口規模為0.85萬人,規劃街道級、居委級設施共計27處,比原規劃新增11處。分別增加了閱覽室、變電站、農貿市場、公交首末站、社會停車場,垃圾收集站各1處,公共廁所5處,可以滿足項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