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新近成立的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里,白手起家的丁時奎屬于為數不多的創一代。2000年,因緣際會,丁時奎從安徽來到臺州玉環,在一家業內知名的縫紉機馬達生產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工作七年后,事業遇到了瓶頸。在朋友家人的鼓勵下,丁時奎決定自己創業,創辦了博時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國人的節能環保意識日益增強,但LED燈是個尚未被開發的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丁時奎憑借著在跑市場時收集到信息,敏銳地抓住了商機。
萬事開頭難。決定創業之后,首先面對的就是資金、銷售渠道等棘手問題。那時候的丁時奎對于公司的發展持量力而行的態度。他用上班積累下的5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一個只有6名員工的家庭作坊式工廠。雖然產量少,但是丁時奎對于產品品質嚴格把控。那時的客戶是在上一家公司從事銷售時積累下的人脈。丁時奎清楚地知道,如果一味不顧品質,那友情遲早會被消費殆盡,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但同時他也會權衡客戶品質。在跑市場期間,由于工作的關系,他了解到行業內每家企業的發展及財務狀況。如果欠款超過博時特的承受能力,他會選擇中止合作,而非一味地遷就。正是憑借這份謹慎,博時特的財務狀況一直良好,慢慢地發展成為業內頗有影響力的企業。
丁時奎對于博時特的市場定位非常有野心——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他認為,產品有利潤,企業才能夠健康良性地發展。所以,他非常不贊同價格戰。在別家企業大打價格戰時,博時特在技術副總經理唐旭帶領下埋頭研發新產品。唐旭在博時特成立之初便已加入,與丁時奎配合非常默契,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市場上沒有的新產品。正因為此,博時特才能夠手握產品定價權,免于在價格戰的泥潭中廝打。
創業之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博時特發展之初,就曾遭遇滑鐵盧。早年間國產縫紉機機頭用久了會滲油,那時博時特剛研發出一款新燈珠,但缺陷在于不防油,用久之后油便滲透進燈珠,嚴重影響燈珠的使用壽命。后來接到客戶投訴時,丁時奎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撤回這批燈;針對已賣出去的燈,則派技術人員到終端工廠更換。對于剛起步的創業企業而言,這事不啻為滅頂之災。但凡事有利有弊,遭遇巨大損失的同時,丁時奎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與同行的尊重。
雖然近幾年行業環境不景氣,但博時特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2016年到目前為止的營業額與去年同期持平。除了一貫的品質保證了原有市場,丁時奎也在積極開拓新的業務。近兩年,博時特開始往終端服裝廠整廠照明規劃的方向發展,為廠房提供照明定制化服務。憑借專業與敬業,博時特已經很快在廠房照明領域異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