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春,縫機行業的年輕人(之二)
為青春高歌
五月春風意暖,五月青春盎然。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一部分,也是語言中最動人的詞語之一;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最有朝氣,最富有生命力的群體;年輕人,更承載著縫制機械行業未來。
從本月開始,我們會陸續關注行業中這些“新興勢力”,他們或是科技中堅,或是企業管理的新生力量,關注他們的成長軌跡與取得的點滴成績,寄希望行業的未來。
讓我們致敬青春!
卓越工匠,標準先鋒
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 劉永
劉永,現任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2016年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十二五”輕工業科技創新先進個人、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杰出工程師鼓勵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創新英才獎;2018年獲西安市質量協會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推進者;2020年榮獲協會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青年科技人才“優秀學員”。
在平凡的崗位做不平凡的事是其從業經歷的真實現照。自2003年進入標準公司,劉永努力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融會貫通,參與了多款單、雙針平縫機的設計開發,特別是參加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YSC-8320控制系統的成功開發,填補了電控系統核心技術國內空白,顯著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也為行業樹立了自主知識產權標桿。
2017年,劉永開始擔任技術中心主任。他帶領技術中心全體員工,關注縫制設備和信息化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整個團隊煥發出巨大的創新能量,一款款智能型工業縫紉機從研發進入批量生產,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成為標準股份保持技術優勢,搶占國內外高端市場的生力軍。其中,由其主持開發的以智能縫紉機為基礎的標準智云(T-IMMS)物聯網整體方案僅用1年多時間即成功定型并迅速實現產業化應用,目前已率先在全國監獄系統推廣應用、落地實施,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
2020年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新的挑戰,公司提出了設計開發平面口罩機的戰略部署。面對全新的技術領域,劉永積極主動帶領團隊邊學習、邊工作、邊改進、邊調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僅用10天時間,第一臺設備就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期間,劉永與團隊成員吃住在廠區,連續10天不回家,披星戴月是常態,半夜餓的扛不住就吃一個冷饅頭喝幾口水,在公司指定的時間內,完成全自動線裝配并調試成功。
劉永對待技術工作始終堅持“務實、嚴謹、科學”態度,在他看來,這就是技術人員的“匠心”所在,當每一項研發成果落地為市場歡迎的產品,那種獲得感,讓他和他的團隊都沉浸其中。劉永說,每一次獎項的獲得,都只是一次激勵和鞭策,推動著自己帶領團隊用實干苦干成就夢想,用創業創新實現價值,用敬業樂業升華人生!
一路堅守,不忘初心
浙江寶宇縫紉機有限公司研發部長 史科峰
2000年7月,他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機械系。不安于國有企業的工作氛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進入寶宇,開啟與縫機結緣之路,而且一干就是20年。
初入縫機行業,他更多的靠自己邊學習邊摸索,踏實實踐,不斷的潛心學習,虛心向老師傅請教,逐漸也領悟出了一套自我提升的方法。如利用業余時間,尋找專業學習資料;網上查看維修論壇,了解各類機器的故障點和解決方法;深入車間,結合機器實際情況,溫故而知新。在實踐中,難免會碰到技術難題,一時可能找不到相應的理論基礎知識來指導解決實際問題,怎么辦?不是棘手的問題先放一放,記好筆記,下班后通過向同行多方請教,問題一般也能迎刃而解。在這期間,他深刻體會到理論知識的不足,特別是在機電一體化日益普及的縫制行業,知識的儲備和更新是每個技術研發人員必須具備的技能,為此,他也積極尋求改變,自我提升。
2016年,史科峰深感行業自動化、智能化快速發展對新知識的迫切需求,他決定利用業余時間再次回到母校,專修自動化專業。在即將畢業的時候,他又開始計劃備考浙大研究生,因為在他看來,學習是永不折舊的投資。
多年來,他對縫機研發也有了自己的認識,“民營企業快節奏的經營理念,要求‘短、平、快’,開發時間要短,質量要穩,投放市場要快,因此,沒有成熟的設計思路,不要輕易草率的安排設計任務,等方案論證可行后,按照設計理念,著手實施,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不熟悉的產品開發,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否則事倍功半。”此外,作為研發部門負責人,他深知研發過程的艱辛,更懂得研發人員的需求,他盡最大能力幫助員工做到生活上沒有后顧之憂,帶領部門通力合作。
年初以來,寶宇公司調整產品格局,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一邊促銷老款一邊苦于創新,日夜兼程,不斷研發調試,在研發部門的努力之下,新款單步進電腦車即將問世。史科峰說作為研發人員,從跟隨模仿式的產品開發,到真正的創新式研發,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深厚的技術功底,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抓住本質解決問題,才是研發人員真正的能力體現。
他還特意提到有幸參加第二次青年人才培訓班的經歷,通過老師專家的悉心指導,學習行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思維,讓他對縫制設備的機構原理、服裝工藝流程有了更深的認識,給今后的努力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能風雨兼程。科研創新的道路上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能夠一蹴而就。”史科峰這樣說。
堅持學習,勇于擔當
標準縫紉機菀坪機械有限公司 張旭亮
在工作中,張旭亮盡職盡責,勇于創新,深入了解縫制技術工藝,一直秉承著機型開發結合縫制工藝切實使用的開發思路,對每一臺樣機都親力親為組裝,調試,第一時間了解開發不足與改進細節。
張旭亮申報及掌握了多項縫制技術專利,不斷地在自己的崗位上鍛煉自己,充實自己。在2017年被公司派往德國標準威騰公司期間,張旭亮協同威騰技術人員進行了新機型的研發學習工作。在此過程中,對縫制機械有了全新的發現與認識,也產生了對縫制技術研究更加濃烈的興趣與好奇。在認真負責日常的技術開發工作的同時,也會不斷補充、完善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尤其是縫制技術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其積極熱情的工作態度得到公司領導認可。他參加了第二期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青年科技人才培訓,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縫制機械專業技術知識的深入學習,從很多縫制機械行業老前輩那收獲良多,并且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優秀學員”稱號,從而更加明確了作為新一代縫制人的責任與擔當。
工作期間張旭亮多次獲得優秀先進個人獎,發明專利2項,發表技術論文3篇。當前突發的冠狀肺炎疫情期間發生以來,每天工作滿負荷運轉,積極投入到德國新款機型的研發中,目前開始完善機械縫制性能測試。他不等不靠,積極轉變工作思路,發揮主觀能動性 ,以積極的實際行動彰顯標準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擔當。
通過青年人才培訓班提升學習,張旭亮深刻的感悟到,要進一步增強自力更生的熱情,技術制高點將成為大國間較量的重要砝碼。“下一步將從深處發力,對設計工作提供更為規范化要求,讓必備知識得到鞏固,為日后設計工作提供必要知識支撐,勇于創新保證新技術在新產品中運用,對縫紉機品質有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