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口罩價值鏈瓶頸,OECD:一國若想統攝價值鏈成本將奇高
- 經合組織(OECD)在最新報告《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口罩全球價值鏈:證據和政策教訓》(下稱“報告”)中盤點了目前全球口罩的價值鏈和困境,指出口罩價值鏈的兩個瓶頸:聚丙烯熔噴無紡布的短缺阻礙了大部分有潛力的新廠商,運輸和物流的中斷則使向消費者運送口罩變得更加復雜。
OECD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面對不斷增長的口罩需求。“展望未來,如果每個國家都發展與新冠疫情相匹配的生產能力,并試圖統攝整個價值鏈,其成本將奇高。”
OECD建議,更長期有效和具有成本效益的一個綜合解決方案是:維持戰略庫存,與上游企業達成協議,在危機中可以快速轉換裝配線并采取支持國際貿易的措施。
口罩價值鏈瓶頸之一:缺原材料
美國紐約州州長科莫曾經拿著一只N95口罩感嘆,這么簡單的口罩為什么紐約州的公司生產不了。但實際上,口罩的制作過程相對復雜。
OECD在報告中詳細的介紹了口罩的價值鏈生產過程:口罩之所以擁有過濾性能,是因為里面由無紡布制成的多層結構在起作用。最常用的材料是聚丙烯,這是一種從石油中提取的聚合物。聚丙烯是“熔噴”而成的。熔噴是為了獲得不同形狀的小直徑纖維,這些纖維可以捕捉小顆粒,且纖維帶電,可以在空氣通過時吸引粒子。
口罩的制作過程是:通過超聲波將多層無紡布和紡織物焊接起來。最簡單的口罩有三層:與嘴巴接觸、可以吸收水分的內層 (通常為白色),由熔噴無紡布制成的過濾層,以及防飛沫的外層(為了與內層區分,通常為藍色)。
鼻夾是為了使口罩在鼻梁彎曲而添加的,由金屬(鋁、鍍鋅鐵或鋼)制成。簡單的口罩一般使用與其他部分同一材料的織物制作口罩耳帶,而更復雜的口罩則有彈性耳帶(比如用尼龍氨綸制成),這種耳帶需要單獨制作,并與過濾層相連。后一種操作是相對基礎的,大多數紡織公司都可以進行,包括工人可以通過手動操作縫紉機來制作口罩耳帶。
高端呼吸面罩的生產過程與之相似,但有兩個不同之處。首先,其中一層通過高溫和緊壓輥的高壓變得更硬,形成所需形狀。其次,通過高效熔噴的駐極體無紡布增強了過濾效果,但這需要更高端的技術設備和更多的生產成本。
從上文中可以看到,在口罩的價值鏈方面,在(中間)投入品方面,石油和金屬是生產無紡布、金屬條和耳帶(有時也包括其他紡織材料,如棉花)的主要原材料。此外,生產包裝紙板還需要紙漿(林業)。價值鏈在(中間)投入品方面的主要瓶頸是聚丙烯制成的無紡布。
OECD總結道,聚丙烯(PP)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人造塑料之一。作為一種從石油中提取的聚合物,聚丙烯很容易獲得與供應。聚丙烯無紡布的生產也相當廣泛,普遍用于嬰兒尿布、女性衛生用品和一次性濕紙巾,以及汽車和建筑行業。
然而,聚丙烯熔噴無紡布卻是一種專業級別的織物,在全球范圍內具備生產能力的公司很有限,因為生產這種無紡布需要對重型機械進行昂貴的初始投資,比如料斗、擠壓機和熔融紡絲系統。
OECD指出,由于這個原因,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很難增加聚丙烯熔噴布的供應,也很難找到在短時間內不需要大量投資就能轉向生產這種產品的公司。因此,目前聚丙烯熔噴無紡布的短缺,阻礙了大部分有潛力的新廠商的發展。
口罩價值鏈瓶頸之二:分銷
OECD指出,疫情期間,口罩全球價值鏈的另一個瓶頸是分銷,運輸和物流的中斷使向消費者運送口罩變得更加復雜。
首先,在國際供應鏈方面,一些國家已經實施了出口限制或類似的措施,或引入了新的授權或資格授予程序,這可能會導致出口的延遲。第二,各國內部的分銷也受到了疫情的干擾。此外,在一些國家內,口罩短缺還會導致物資被盜和被劫持。
OECD指出,目前口罩的需求量可能是全球生產能力的10倍。向世界各地的醫護人員和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口罩,已使全球的需求高于疫情前的生產能力。
OECD測算,全球大約有4300萬醫護工作者。通常情況下,口罩的有效時間約為4小時,需要定期更換。假設只有約三分之一的醫護工作者需要戴口罩,并且每人每天平均使用2個口罩,那么全球外科口罩的日需求量將高達2800萬左右。加上其他護理人員和疑似患者,這一需求將進一步提高,可能每天要增加1200萬只。
出口限制政策要尋找平衡
OECD觀測到,為了解決國內口罩短缺的問題,許多國家對口罩出口實行了限制,或采取了類似的措施,如政府強制購買所有可獲得的口罩。
此前,WTO的一份報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迄今已有80個國家和關稅地區實行了出口禁止或限制,其中主要涉及口罩、藥品、呼吸機和其他醫療設備等醫療用品。
OECD指出,不過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通過取消關稅或暫停許可證和資格要求,推動了口罩和其他防護設備的貿易,這些國家和地區為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共和國、厄瓜多爾、薩爾瓦多、歐盟、印度、韓國、老撾、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菲律賓、南非、瑞士、土耳其、烏克蘭、烏拉圭、越南和英國。
OECD警告,出口限制也會產生不確定性,影響企業的投資策略。例如,在新冠疫情之前,3M公司已經制定了基于亞洲本土供應的戰略,出口限制可能會使這些外資企業不愿投資,從而使接受國無法得到外資企業帶來的好處。這些好處包括資本,以及在當地創造醫療用品生產能力的專業知識。
同時,各國還加強了對于被認定為戰略企業,以及可能遭受敵意收購的企業的投資審查。例如,3月25日發布的歐盟指導文件中,鼓勵成員國在充分利用外國直接投資(FDI)審查機制,審查對衛生保健相關行業的投資,并鼓勵目前沒有審查機制的成員國設立一個審查機制。
OECD指出,在保護國內企業不被疫情期間的機會主義所收購,和避免在未來復蘇階段會妨礙投資的障礙之間找到適當平衡是十分有必要的。
國家間應加強協調
OECD在報告中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面對不斷增長的口罩需求。
自由貿易和貿易便利化并不足以解決當前的口罩短缺問題。短期內,全球仍需要增加供應,這需要政府統籌計劃并出臺激勵措施,以使企業能夠轉換現有的裝配線并創造額外的產能。同時,各國應加快認證程序,使新生產口罩的公司能夠盡快做生意。
OECD建議,(中間)投入品與最終產品同樣重要。“ 應更加重視獲取(中間)投入品的能力以及發展熔噴聚丙烯非織造布的生產能力。”OECD指出,各國政府應防止囤積居奇和投機行為:無紡布生產商已經報告,收到不是制造口罩的公司的訂單,其目的為想要以更高的價格轉售。
此外,促進貿易的措施還應擴大到國家間的協調之中,以促進專業化分工,避免出現企業雖然投資生產口罩,但卻無法獲得重要中間品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