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紡業內外銷市場逐漸回暖
- “預計今年我們企業的銷售收入將會下降30%左右。”大連東立工藝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泳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作為家紡裝飾性輔料企業,他們今年的效益在同行中算是表現優秀的。“預計全年的利潤總額也會有所下降,但利潤率基本能和去年持平。”
于泳表示,東立工藝之所以能夠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主要得益于企業在前幾年就著力推進內貿和外貿齊頭并進,并不斷完善產業鏈。“2012年以后,我們的內外貿比重就基本實現持平,加上我們有自己的染廠,所以上半年企業基本能夠維持正常運轉。”
今年上半年,我國家紡行業受疫情的影響,內外銷都有較大幅度下降。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6月份,我國出口家紡產品共計136.2億美元,同比下降21.14%,出口形式不容樂觀。“但是家紡企業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在逆勢之下,不斷探索出路,積極努力化解危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如是說。
在這個特殊時期,海內外近千家家紡品牌、12個家紡產業集群抱團參加了2020年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下稱“家紡展”)。“家紡展的順利舉行提振了行業信心。”楊兆華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展會規模有所下降,但行業中絕大部分的優秀企業都積極參與。家紡展不僅是2020年家紡產業鏈新產品集中發布的平臺,更是有效幫助企業促進消費恢復,彌補疫情損失,挖掘市場潛力,激發市場新需求的助推平臺。”
據了解,本屆家紡展集結展出了床上用品、家居服飾及浴室用品、窗簾及窗簾布、裝飾布及沙發布、整體家居軟裝等10大家紡品類。主辦方還通過展會小程序和其他線上工具,積極推動家紡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幫助參展企業拓寬渠道,捕獲更多商機。“對于行業而言,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正向循環。”楊兆華說。
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中國供應鏈棉紗及家紡高級經理李少萍表示,6月份以后,國內棉花出口開始恢復,市場向好。“據了解,由于中國企業生產恢復較快較好,國外消費市場開始復蘇但供應短缺,加之市場對于上半年訂單積壓后的集中釋放,推動了中國市場的出口增速。”
對于李少萍反映的市場最新情況,記者從部分家紡企業處得到了印證。煙臺北方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玉才表示,企業目前接到的訂單可以持續到年底。“有些訂單是從印度、孟加拉等國家和地區轉過來的。預計今年企業效益可以和去年持平。”浙江艾諾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錢高峰告訴記者,企業目前內外銷都開始恢復,“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圣誕節。預計到9月底就可以把今年上半年企業的損失補足。”
在展會現場,大部分企業都表示自5、6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疫情趨穩,全球消費市場逐步復蘇,企業生產經營逐漸好轉,訂單量激增。“預計到明年上半年,家紡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仍會不斷擴大。”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家紡企業要搶抓機會、創新研發,“重點研究后疫情時代的家紡市場變化,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面對當前“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銷市場同樣也是家紡企業關注的重點領域。“在疫情期間,我們快速調整了產品結構,針對疫情在產品中加入了抗菌成分,以滿足消費者需求。”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袁紅星說,“我們一方面和下游品牌客戶共同推進線上新營銷,一方面攜手上游產業鏈著重開發家紡新品,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作為金太陽的上游供應商,奧地利蘭精集團推出的天絲萊賽爾LF纖維獲得了金太陽的認可。“與普通萊賽爾纖維相比,LF纖維具有較強的產品保新性,切實解決了家紡產品對于絲滑、耐磨、抗起球方面的實際需求。”袁紅星說。
蘭精集團高級副總裁胡堅表示,隨著疫情的有力控制,中國的紡織產業從3、4月份開始逐步復工復產,“特別是線上渠道的銷售更是取得了喜人成績,而家紡行業也成為整個中國紡織工業中最先復蘇的分支。”為了全力支持產業的復蘇,8月20日,蘭精集團通過直達列車將中國市場急需的41個裝有天絲品牌萊賽爾和莫代爾纖維的集裝箱從奧地利維也納發往中國。“列車共行駛16天,比海運縮短一半時間,大大縮短了客戶產品的生產周期。”胡堅說。
對于展會上涌現的新設計、新工藝、新技術,楊兆華表示可以看到家紡企業在逆勢之下,不斷探索出路,加強新產品研發力度和創新設計能力,加大研發投入。在經之維紡織展區,一款面料精致、造型簡約的沙發椅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海寧市經之維家紡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培康告訴記者,這款產品用的是他們最新研發的工藝面料。“今年我們從原料、紗線、工藝到產品展示等方面,都有升級創新。我們現在懂了,好的產品不僅要技術創新,展示方式也要創新。”
據了解,本屆家紡展還正式啟動了中國家紡協會與天貓攜手打造的家紡世界工廠項目。該項目旨在建設家紡行業C2M(用戶直連制造)的優勢平臺,嫁接資源的同時,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為物聯時代數字化發展奠定基礎,幫助家紡外貿企業開拓內銷市場,加速融入“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