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機常見故障與處理方法
故障產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如下:
跳針
1、機針、縫線和縫料之間配合不當;更換與縫線、縫料相適應的針。
2、縫線的質量不好、捻度不均勻,造成線圈形成的穩定性不夠;通過選擇合理的縫線來解決,捻度要合適,面線用左捻線。
3、機針彎曲、粗鈍、磨損或裝錯;更換機針,按正確方法裝好機針。
3、旋梭尖頭由于某種原因,使尖頭變凸;應通過合理修磨旋梭尖頭并拋光。
4、針的行程左右運動高度不一;調整使機針至協調位置。
5、針板槽、壓腳槽過寬,壓腳壓力不夠;更換針板槽、窄槽壓腳,增加壓力。
6、由于壓腳底平面與針板平面、牙齒齒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壓腳、牙齒,使三個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換合格的壓腳及牙齒。
7、針桿上下套的間隙過大;更換磨損的套或針桿。
斷面、底線
1、縫線強度太差;更換好的縫線。
2、面、底線壓力調節過緊,使縫線碰傷或抽紗斷線;慢慢旋松上線夾線螺母及梭皮螺釘并相應調好面線或底線。
3、穿線次序不對或機針彎曲;更換新機針在按正確次序穿好線。
4、機針針孔邊緣有銳角或針槽毛;拋光針孔后使用或更換新機針。
5、旋梭回轉不順或位置裝的不對;按標準調整好旋梭位置。
6、旋梭鉤受損傷或鉤線過快、過慢;打磨拋光旋梭鉤或更旋梭,并調整旋梭鉤線時間。
7、針眼粗糙或針板的針槽有損傷;打磨拋光粗糙的針眼孔針板的針槽,如針槽損傷嚴重應。
8、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運轉不靈活;適當改善梭克與梭芯的配合。
9、梭芯線繞的太滿、太松、太亂、使底線在縫紉過程中出線不暢,造成斷線;可修正繞線器,使梭芯上的繞線達到均勻、緊湊、整齊即可。
10、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處和底線出線的距離過小,使底線和牙齒底部快口發生接觸摩擦;合理調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細砂皮拉光牙齒底部的快口處。
跳針
1、機針、縫線和縫料之間配合不當;更換與縫線、縫料相適應的針。
2、縫線的質量不好、捻度不均勻,造成線圈形成的穩定性不夠;通過選擇合理的縫線來解決,捻度要合適,面線用左捻線。
3、機針彎曲、粗鈍、磨損或裝錯;更換機針,按正確方法裝好機針。
3、旋梭尖頭由于某種原因,使尖頭變凸;應通過合理修磨旋梭尖頭并拋光。
4、針的行程左右運動高度不一;調整使機針至協調位置。
5、針板槽、壓腳槽過寬,壓腳壓力不夠;更換針板槽、窄槽壓腳,增加壓力。
6、由于壓腳底平面與針板平面、牙齒齒面不密合引起的;修磨壓腳、牙齒,使三個零件的平面密合或更換合格的壓腳及牙齒。
7、針桿上下套的間隙過大;更換磨損的套或針桿。
斷面、底線
1、縫線強度太差;更換好的縫線。
2、面、底線壓力調節過緊,使縫線碰傷或抽紗斷線;慢慢旋松上線夾線螺母及梭皮螺釘并相應調好面線或底線。
3、穿線次序不對或機針彎曲;更換新機針在按正確次序穿好線。
4、機針針孔邊緣有銳角或針槽毛;拋光針孔后使用或更換新機針。
5、旋梭回轉不順或位置裝的不對;按標準調整好旋梭位置。
6、旋梭鉤受損傷或鉤線過快、過慢;打磨拋光旋梭鉤或更旋梭,并調整旋梭鉤線時間。
7、針眼粗糙或針板的針槽有損傷;打磨拋光粗糙的針眼孔針板的針槽,如針槽損傷嚴重應。
8、梭芯太大或梭芯同心度不好,運轉不靈活;適當改善梭克與梭芯的配合。
9、梭芯線繞的太滿、太松、太亂、使底線在縫紉過程中出線不暢,造成斷線;可修正繞線器,使梭芯上的繞線達到均勻、緊湊、整齊即可。
10、送布牙位置太低,送布牙底部快口處和底線出線的距離過小,使底線和牙齒底部快口發生接觸摩擦;合理調整送布牙的高低位置,或拆下送布牙用細砂皮拉光牙齒底部的快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