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修雙針三線平縫機上下坡跳針
跳針故障是縫制設備中比較常見的故障之一。而在縫制作業的過程中,縫紉工通常在縫“上下坡的地方”經常遭遇由于縫料的厚薄不同,而造成的嚴重跳針故障,這對于老式的雙針三線平縫機更是家常便飯。
由于目前市場上的雙針三線平縫機新舊程度不一,且制造水平差次不齊,因此本文作者僅以標準GK31030雙針三線平縫機為例,為讀者淺析雙針三線平縫機在縫上下坡處出現跳針的故障處理。
眾所周知,跳針是比較常見的縫紉機技術故障之一,而對于雙針三線平縫機而言,縫上下坡的地方則經常容易出現跳針。
目前,市場上的雙針三線平縫機技術水平差次不齊,下面筆者以標準GK31030雙針三線平縫機為例,試著為讀者分析雙針三線平縫機在縫上下坡處跳針的故障處理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下坡的地方容易出現跳針,這是由于所縫的縫料厚薄不同造成的。出現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應該視跳針發生的輕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對策。
跳針程度輕的通過降低縫紉速度解決,而程度重的要換大號機針,結合跳針發生在哪根機針,而采取提前或推遲彎針鉤線時間、針桿降低或是提升等措施來解決。
另外,我們首先要調整鉤針與機針之間的間隙,盡量使鉤針貼近機針,但不能碰到機針。
其次,再調整鉤針與直針在回走與鉤線時的間隙,也就是使來回的兩針間隙基本一致,不能一邊大一邊小。
zui后,在調試時還要綜合運用調節縫線張力、有意改變機針安裝方向等措施,來取得zui佳調整效果。
以下為與跳針有關的5點調整標準和方法:
1.針桿高度不正確,過高或過低
標準高度:右直針尖到針板上平面的距離為12.5mm,當彎針尖擺到左直針邊時,彎針尖應高出左直針孔口上緣1mm。
調整方法:旋松針桿連接柱螺釘,上下移動針桿,使針桿高度達到標準后,再擰緊針桿連接柱螺釘。
2.彎針與直針鉤線距過大
對于彎針與直針鉤線距過大,我們只要將其線距調整到正確位置,彎針尖距右直針為2.5mm。
3.彎針與直針前后間隙太大
我們應按規定將彎針與直針前后間隙調到0.05mm。彎針尖到右直針后面間隙為0.05mm,到左直針后面間隙為0.01mm~0.02mm為宜。
4.彎針對于直針運轉過快或過慢遲
彎針對于直針運轉過快或過慢遲,使彎針過早或過慢套直針線環,產生搭不上、套不進。具體調整方法:機針下死點時,彎針在zui右端;機針上死點時,彎針在zui左端。我們可通過橫軸擺動凸輪來調整。
5.護針桿的調整
對于,我們可調整護針桿的位置使護針桿向機針靠攏,擴大機針后部的線環,護針桿齒緣部位與直針前面的間隙保持在0.1mm~0.2mm為宜。
(來源:中外縫制設備)
由于目前市場上的雙針三線平縫機新舊程度不一,且制造水平差次不齊,因此本文作者僅以標準GK31030雙針三線平縫機為例,為讀者淺析雙針三線平縫機在縫上下坡處出現跳針的故障處理。
眾所周知,跳針是比較常見的縫紉機技術故障之一,而對于雙針三線平縫機而言,縫上下坡的地方則經常容易出現跳針。
目前,市場上的雙針三線平縫機技術水平差次不齊,下面筆者以標準GK31030雙針三線平縫機為例,試著為讀者分析雙針三線平縫機在縫上下坡處跳針的故障處理方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上下坡的地方容易出現跳針,這是由于所縫的縫料厚薄不同造成的。出現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應該視跳針發生的輕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對策。
跳針程度輕的通過降低縫紉速度解決,而程度重的要換大號機針,結合跳針發生在哪根機針,而采取提前或推遲彎針鉤線時間、針桿降低或是提升等措施來解決。
另外,我們首先要調整鉤針與機針之間的間隙,盡量使鉤針貼近機針,但不能碰到機針。
其次,再調整鉤針與直針在回走與鉤線時的間隙,也就是使來回的兩針間隙基本一致,不能一邊大一邊小。
zui后,在調試時還要綜合運用調節縫線張力、有意改變機針安裝方向等措施,來取得zui佳調整效果。
以下為與跳針有關的5點調整標準和方法:
1.針桿高度不正確,過高或過低
標準高度:右直針尖到針板上平面的距離為12.5mm,當彎針尖擺到左直針邊時,彎針尖應高出左直針孔口上緣1mm。
調整方法:旋松針桿連接柱螺釘,上下移動針桿,使針桿高度達到標準后,再擰緊針桿連接柱螺釘。
2.彎針與直針鉤線距過大
對于彎針與直針鉤線距過大,我們只要將其線距調整到正確位置,彎針尖距右直針為2.5mm。
3.彎針與直針前后間隙太大
我們應按規定將彎針與直針前后間隙調到0.05mm。彎針尖到右直針后面間隙為0.05mm,到左直針后面間隙為0.01mm~0.02mm為宜。
4.彎針對于直針運轉過快或過慢遲
彎針對于直針運轉過快或過慢遲,使彎針過早或過慢套直針線環,產生搭不上、套不進。具體調整方法:機針下死點時,彎針在zui右端;機針上死點時,彎針在zui左端。我們可通過橫軸擺動凸輪來調整。
5.護針桿的調整
對于,我們可調整護針桿的位置使護針桿向機針靠攏,擴大機針后部的線環,護針桿齒緣部位與直針前面的間隙保持在0.1mm~0.2mm為宜。
(來源:中外縫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