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一個50萬的訂單竟搞垮了幾十家服裝工廠!
上半年,服裝行業深陷重災區,幾乎無一公司逃脫疫情重擊服裝企業訂單減少,各種成本又在增加,所有的企業有著同樣的目標,那就是如何降本增效?
一個50萬的服裝單子,客戶問了4家貿易公司,4家貿易公司根據客戶品牌和價格需要,又問了8家服裝電商供應商,8家服裝電商供應商問了16家面輔料廠和16個服裝加工廠…這么多的競爭對手,緊張了,急眼了,砍價了,于是,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最后,訂單接了,價格降了,質量打折扣,利潤見不著,工廠面臨倒閉了……由于國內產能過剩嚴重,很多企業要么沒生意,要么靠低利潤走量維持生存。
作為服裝生產企業,盈利的途徑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 在成本高起和接單價格整體偏低的大環境里,無論是“開源”還是“節流”,做到效率100%利用才是王道,否則接單越多只會虧損越多!今年外貿告急,內銷訂單停滯,原材料價格上漲,各種不利因素一齊襲來,讓服裝企業應對不暇……不少服裝企業因為各種原因而退出了市場,但其實只要經營有方,服裝廠還是有市場的,生意還是可以繼續的。關鍵是,服企降低成本必須先轉變觀念!
降低成本就要想辦法做到減少面料消耗,節省面料關鍵因素在排料。在云端排料時代,面料利用率的提升甚至可以達到2-5%,因此可以看到優化排料,其實對生產成本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尤其是面料比較貴的品類,所以節省面料就等于提升利潤。那么服裝企業如何讓利潤“省出來”呢,11月12日,誠邀各位參加由力克主辦的云端排料網絡研討會。
參加網絡研討會,您會了解到:
● 提高排料效率,優化面料消耗,最大化訂單的利潤
● 跨工廠及地域情況下,實現排料部門協同工作
● 成為疫情結束后經濟復蘇的領頭羊
● 實現未來業務的快速、靈活和低成本
歡迎各位掃碼預約參加!
一家外貿訂單被取消的印度服裝廠老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如果我們的工人不因新冠病毒死亡,也會因饑餓而死。”全球化時代,許多企業將制造環節轉移到人力成本低廉的國家,以此擴大利潤。今年企業在面臨訂單減少,甚至被取消訂單的同時,如何讓現有訂單增加利潤,這是所有企業正在思考的事。
Zara代工廠、星巴克代工廠、雅詩蘭黛代工廠、雙立人代工廠,這些國外知名品牌的國內代工廠都在忙同一件事:轉內貿。
由于近兩年的外貿行業不景氣,尤其是今年,國外疫情不穩定,讓許多外貿廠商開始轉向內貿。轉內銷后他們打的價格低得不得了,有單就做,這就是搶單了。再加上疫情影響,本身服裝市場的內銷也不太理想,所以就很缺單。在各種壓力之下,內貿服裝行業的低端產能正在加速洗牌。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每一個服裝企業在想下一步該怎么辦,如何存活下來。
例如服裝邦報道過的一家外貿企業,疫情影響,訂單驟減,公司被迫改變經營方式。他們首先從成本出發,倉庫調整,其次采取跟安徽、江西的企業合作,建立聯合生產;最后,他們在平湖羽絨服裝市場做了一些調查后,決定增加內銷,進行試探性合作。由于訂單減少,公司的管理費用、電費、運費攤到每件衣服上,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在外貿行業有句話叫‘訂單不做慢慢死,訂單做死得更快’,前期面料采購需要資金,生產需要工人,現在企業最大的壓力是資金。單從倉庫采購來說吧,采購面料就有400/500萬。控制成本和轉型升級是目前企業唯一要做的事情。
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的一個萬億級產業,在世界產業鏈里面非常有優勢的一個產業。但是紡織服裝行業產業數字化程度非常低,整體效率比較低,所以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有非常大的空間。
為什么很多服裝企業都掙扎在盈虧線上?因為你們忽略了“它”——面料成本。在過去,我們怎么提高利潤?就是把所有的成本(人工、稅收、運輸…)加起來,把利潤率提高。服裝成本的構成一般都認為如下圖所示,這個餅狀圖應該代表了大部分服裝公司的成本構成,60%-80%來自于面料成本。
那么如何做到減少面料消耗呢,關鍵因素在排料,在服裝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排料深受現代化影響和幫助的流程,從遠古之前我們直接裁剪紙樣,到我們有手工的排料,以及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機器排料,都能夠為我們的企業帶來好處,而排料的目的,其實是讓每一米,每一分的面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假如我們可以節省0.615%的面料,月消耗面料約為70萬碼,面料成本約每碼14元,則平均每月可以節省60270元人民幣,然后一年可以節省723240人民幣。0.615%的面料消耗優化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數字,在云端排料時代,面料利用率的提升甚至可以達到2-5%,因此可以看到優化排料,其實對生產成本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尤其是面料比較貴的品類,所以節省面料就等于提升利潤。那么服裝企業如何讓利潤“省出來”呢,11月12日,誠邀各位參加由力克主辦的時尚公司如何借助云端排料優化面料消耗,增加利潤的網絡研討會。
參加網絡研討會:
歡迎各位掃碼預約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