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標準化工作保駕護航
伴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行業復工復產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實現穩健發展,“十三五”圓滿收官?;厥孜迥辏袠I新格局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產業地位穩步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品牌優勢漸顯,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制造能力全球領先,國際競爭力持續提高,成功完成強國戰略第一階段的目標,正式地邁入世界縫制機械強國行列。而取得這些斐然的成就,均離不開“十三五”期間行業標準化工作的保駕護航。
五年耕耘,成績斐然
那么五年來,行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績?
首先,開展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標準體系進一步優化完善。依托全縫標委會(SAC/TC152)及縫制機械電氣分標委會(SAC/TC231/SC4),總計完成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71項,團體標準6項制修訂,形成包含國家標準12項,行業標準186項,團體標準6項全新標準體系。此外,重點完成編制“十三五”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工程方案,“十三五”行業標準體系總數從“十二五”末標準體系總數208項調整補充為258項,擬制修訂標準數量為61項。
在各標準制修訂立項過程中,重點加強了在產品標準、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等方面的制修訂力度,使計算機控制縫紉機、縫紉單元、刺繡機、特種縫紉機、關鍵零部件、試驗方法和通用技術條件等領域的標準數量得到了提高。同時較大程度地改善了以往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滯后行業技術和產品快速發展的狀況,基本滿足了行業促進產業結構調等方面的需要。
其次,積極推動標準宣貫工作,推動企業技術進步、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產品質量展標準化培訓,加強行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據原標委會秘書長吳劍敏介紹,一是為推進縫制機械行業標準開展的標準宣貫活動,分別于2017年在諸暨開展刺繡機行業標準宣貫活動、2018年在臺州開展模板機標準宣貫活動、2019年在諸暨開展刺繡機術語國家標準宣貫活動??傆嫾s100名人員參與;二是為進一步加強行業標準化宣貫力度,在2007年、2012年、2015年出版的《中國縫制機械標準手冊(工業縫制機械集)》基礎上,于2018年編輯印刷了《中國縫制機械標準手冊(工業縫制機械集 2018版)》?!斑@項工作,進一步提升行業標準化工作水平,加強行業標準化的宣貫力度,充分發揮標準對行業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的支撐作用?!?br />
第三,加強標準驗證工作,提升標準制修訂水平,支撐行業創新發展。五年間,大幅強化了標準驗證工作要求,采用國家縫紉機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第三方集中驗證的方式,覆蓋全行業各個企業,委托專業檢測人員平均每年驗證采集超過1000組數據。通過驗證,發現了許多標準項目設置、項目參數、項目試驗方法等方面存在著不足,在驗證工作基礎上,經過討論并修改了有關標準項目內容和技術參數。檢驗中心專家王偉剛表示,雖然驗證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時較長,但卻大大提高了標準工作的質量水平,也提高了標準項目內容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而通過深度參與,企業在其中最為受益良多。標準公司劉永就認為,標準的應用對企業自身提升產品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對設計、工藝、制造及檢驗等環節的管理與執行效果有了提升,使得設備質量更好,更加穩定。例如《工業用縫紉機計算機控制高速平縫機》團體標準應用示范現場會的成功舉辦,國家縫紉機檢測中心現場對檢測方法的講解和討論,體現了團體標準的嚴要求、高標準,對提高平縫機產業準入門檻、優化產業鏈、增強行業競爭力,扶優治劣、做大做強產業,引導行業良性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杰克邱衛明也表示,杰克始終以客戶需求作為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出發點,并以此提出標準的項目要求、技術參數和試驗方法,讓標準的驗證工作更加貼近市場、貼近生產。比如客戶需求的USB接口、自動感應、運行能耗、自動定針位等項目要求就是在標準的制修訂和技術驗證過程中確定下來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并征求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后才補充到標準中去的,并從生產、檢測等環節進行規范,使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產品標準數值,才能打響中國制造品牌。
對標國際,任重道遠
梳理五年來行業標準化工作發展脈絡,總體是按照《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及行業強國發展戰略整體部署。圍繞行業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以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為突破口,行業標準化工作努力構建科學有效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技術標準體系,大力加強標準制修訂與宣貫工作,積極推進實質性參與國際化標準進程,加快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培訓,五年工作總體而言,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為推動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和標準化工作水平地不斷提高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推動行業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協會秘書長、全縫標委會秘書長陳戟認為,縱觀整個“十三五”標準化工作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亮點,如高質量技術標準空白有效填補,圍繞質量提升工程成果固化,全行業制定了一批國際先進且被行業普遍采用的團體標準,相關產品整體質量水平大幅提升,中高端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智能化發展得到有序引領,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行業成功創立智慧縫制工廠技術服務聯盟,智慧縫制工廠系列標準研制得到有序推進;標準國際化實質性推進,推薦杰克、上工等多位專家參與ISO/TC148、IEC/TC44等縫制機械國際歸口標準化組織工作,向ISO/TC148首次提出制定《縫制設備術語 刺繡機術語》國際新標準工作提案、推動并實施的企業標準“領跑者”等。
不過陳戟也認為,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持續融入,全球縫制機械產品整體均處于由自動化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階段,中國縫機行業也正在向智慧縫制方向努力,相比國內外先進企業及同類行業,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在技術及標準方面仍有差距。具體表現為一是行業基礎薄弱,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匱乏;二是行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及標準框架體系指導性不足,尚無法有效涵蓋行業多樣化需求;三是基礎標準的研制不足,數字化、智能化產品技術發展的支撐和引領有待加強。
“過去五年標準化工作雖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標準化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而緊迫?!?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