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暴增!紡織服裝業訂單回流中國!!
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服裝總額達715億美元,同比增長超4成。
在疫情影響下,紡織服裝業“訂單回流”成為業內焦點。
有紡織企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服裝行業受沖擊嚴重,部分訂單轉移到中國,該公司上半年長絲出口量增加了將近60%。
據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數據,2020—2021財年,印度已出口紡織品服裝216.7億美元,同比下降19.3%。
央視報道稱,在新一輪疫情沖擊下,由于工人無法到崗,印度服裝企業丟掉了大量的服裝出口合同。
位于印度旁遮普邦北部城市盧迪亞納市的襪業中心出口量減少了35%,在服裝重鎮德里和班加羅爾,服裝業勞工缺勤率高達50%。
亞洲其他國家疫情的持續發酵,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市場上從去年便開始傳出“訂單回流國內”的消息。
針對“訂單回流國內”的說法,有關負責人稱這并非沒有道理。
相對來說,一方面中國的紡織產業鏈最完整,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愿意放在中國生產,國內幾家大型紡織企業也基本上以內銷為主。
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稱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公司訂單的確出現了較大幅度增長,部分客戶排隊已經排到了年底,相比2019年都不會差多少,而下游部分成衣制造企業的訂單都排到了2022年。
事實上,包括紡織在內的外貿企業及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我國外貿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
從國際看,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復蘇存在不確定性,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增多,貿易問題政治化傾向加劇。從國內看,我國外貿企業仍面臨著不少突出困難。
我國外貿企業面臨四大突出困難。一是國際海運效率低、價格高;二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現象;三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提高企業成本;四是部分地區招工難、用工貴。
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市場采購貿易規模6年增長5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1500家,海外倉數量超1900個,加工貿易保稅維修項目已建成約130個。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中小企業利潤承壓的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的上漲壓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國工業生產能力比較強,工業品供應能力比較充足。所以總體上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可控。
在疫情影響下,紡織服裝業“訂單回流”成為業內焦點。
有紡織企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的服裝行業受沖擊嚴重,部分訂單轉移到中國,該公司上半年長絲出口量增加了將近60%。
據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數據,2020—2021財年,印度已出口紡織品服裝216.7億美元,同比下降19.3%。
央視報道稱,在新一輪疫情沖擊下,由于工人無法到崗,印度服裝企業丟掉了大量的服裝出口合同。
位于印度旁遮普邦北部城市盧迪亞納市的襪業中心出口量減少了35%,在服裝重鎮德里和班加羅爾,服裝業勞工缺勤率高達50%。
亞洲其他國家疫情的持續發酵,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市場上從去年便開始傳出“訂單回流國內”的消息。
針對“訂單回流國內”的說法,有關負責人稱這并非沒有道理。
相對來說,一方面中國的紡織產業鏈最完整,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很多國外的品牌都愿意放在中國生產,國內幾家大型紡織企業也基本上以內銷為主。
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稱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公司訂單的確出現了較大幅度增長,部分客戶排隊已經排到了年底,相比2019年都不會差多少,而下游部分成衣制造企業的訂單都排到了2022年。
事實上,包括紡織在內的外貿企業及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我國外貿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
從國際看,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復蘇存在不確定性,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增多,貿易問題政治化傾向加劇。從國內看,我國外貿企業仍面臨著不少突出困難。
我國外貿企業面臨四大突出困難。一是國際海運效率低、價格高;二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出口不盈利”的現象;三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提高企業成本;四是部分地區招工難、用工貴。
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市場采購貿易規模6年增長5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1500家,海外倉數量超1900個,加工貿易保稅維修項目已建成約130個。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中小企業利潤承壓的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的上漲壓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國工業生產能力比較強,工業品供應能力比較充足。所以總體上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