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JACK,C6包縫機,工業縫紉機電控箱維修資料下載
5月18日,德國奔馬90周年慶在臺州臨海舉辦。現場推出的重磅新品S80,展現出這家德國老牌裁床企業的厚積薄發和蓬勃生機。
拓卡奔馬已從一家以歐洲市場為主的中小企業,成長為一個業務遍及全球的公司,年銷售額從并購時的4000萬元增至近6億元。如此成功的并購,即使放眼全球都不多見。
很多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都是為了把人家的技術或產能搬回來,在國內獲取低成本的勞動力紅利。這樣的并購多半長不了。
杰克并購奔馬則是另一條路徑,即將德國的先進技術與中國的市場優勢、配套優勢緊密結合,走的是協作共贏、共譜藍圖之路,從而將全球奔馬的市場“蛋糕”越做越大。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德國奔馬的中國故事,講述的與其說是德國技術與中國效率的結合,不如說是雙方的彼此賦能、共創共贏。這背后體現的是杰克人拼搏高效的工作作風和長期主義的價值追求。
就像華為的全球化背后,有著“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核心價值觀作推手,拓卡奔馬14年成功運營背后,也有“誠信、務實、拼搏”的文化精神在閃耀。
這個精彩故事的主角之一,是全球奔馬負責人鄭海濤。
14年來,鄭海濤作為全球奔馬的一線管理者,見證了德國奔馬的蛻變和重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讓杰克有機會先后將拓卡和奔馬兩家企業收入囊中,并將之合并為拓卡奔馬公司。2010年拓卡奔馬中國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奔馬)落戶臨海。
鄭海濤記得,項目交割完之后,他是第一個去德國的,當時帶了兩三個技術人員去學技術。
臨行前公司高層交給他兩個任務:一是與德國奔馬管理團隊建立互信關系;二是確保中方技術人員能取到“真經”。
面對文化差異和運營管理等一系列難題,誰都沒有經驗,但理性、開放與奮斗精神,總能幫助中國的優秀企業讓危機的沖擊最小化,同時把危機中可能蘊含的機遇最大化。
在整合的最初一年多時間里,鄭海濤和團隊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德國員工普遍擔心中國人“過河拆橋”,即把技術拿過去之后,逐步讓德國公司自生自滅。
“我們如何去破解呢?一方面通過溝通,不斷去闡述共同發展、共生共贏的理念;另一方面,加大投資和投入。”鄭海濤談到,“我們收購時承接的人員是60多人,2018年時德國奔馬公司的員工達到150人左右。德國同事擔心要裁員甚至把企業關停,事實證明我們不僅沒有減人、關停,反而在增加人,那就證明我們有信心持續投入。”
此外,德國奔馬的廠房、土地也被買了下來。“2009年并購時,我們只收購了奔馬的品牌和技術,運行一兩年之后,我們把廠房和土地也買了下來,這就證明我們在這里不是打一槍就跑,而是要扎根,要發展。”
密切溝通和建立信任的過程,也是雙方文化價值觀不斷碰撞、交融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既需要在管理上引入強勢策略,比如實行業績考核激勵機制以激活團隊活力;又要采取柔性化方式,比如以中方員工的勤奮與效率,帶動和影響德國員工,以此實現和而不同。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這是東方悠久的智慧。
雙方協同分工,就近市場供應
時至今日,中國奔馬與德國奔馬已經實現了“一體化”,即杰克創始人阮積祥所說的“一個奔馬”概念。
在生產和營銷上,全球奔馬采取就近市場供應的原則,即德國奔馬的主要市場以歐洲為主,而中國奔馬則以中國和亞洲市場為主。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貼近市場客戶,做到交貨的及時性。
在研發協同上,德國奔馬偏重基礎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究。“比如奔馬1999年推出的XL7501電腦裁床,當時它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模擬信號的通訊技術,后來隨著技術發展數字化時代開啟,要把整個通訊控制系統升級為數字信號的控制技術,像這些核心的底層技術,就是在德國奔馬完成的。”
而中國奔馬的研發,則更加貼近客戶需求。比如原來德國奔馬生產的裁床主要在歐洲銷售,歐洲氣溫不高,而中國和亞洲的氣溫普遍較高,所以中國奔馬就會研發一些裝置,如空調系統,將它植入裁床的電控箱,做到恒濕恒溫防塵。
此外,中國奔馬和德國奔馬面對的核心客戶不盡相同。中國奔馬偏重的主要是服裝類客戶,而德國奔馬則偏重一些復合材料、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的客戶,如空客、勞斯萊斯、蘭博基尼、奔馳、寶馬等都是德國奔馬的客戶。
在全方位的協同配合下,全球奔馬展現出勃勃生機。雖然年屆90,依然敏銳而充滿活力。
鄭海濤說,現在的拓卡奔馬與14年前相比,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最顯著的,一是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二是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三是它讓裁床更親民。
當初拓卡奔馬被杰克并購之后,借助后者遍布全球的營銷網絡,實現了從歐洲走向全球的品牌拓展。同時,通過售后成本的大幅減少和售后服務水平的提高,原本高不可攀的高端裁床,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現在回過頭來再審視杰克收購及整合拓卡奔馬的基本路徑發現,與很多中國企業去歐洲收購品牌、然后直接去做歐洲市場不同的是,杰克是在收購了歐洲的品牌和技術之后,反過來應用到中國市場,然后在消化和吸收歐洲先進的技術之后,再把經過雙方共生共創的能力推向國際市場,從而提升了品牌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和海外市場占有率。這條路盡管過程艱難,卻是一條難而正確的路。
這次德國奔馬90年慶,推出了一款重磅新品。這才是活動真正的亮點所在。
說到產品,鄭海濤說,只要聚焦把產品做好,不見得每年都要推出新產品。“我們可能三五年才會推出一款新品。但這款產品一推出就是經典的,就是爆款。比如到目前為止,德國奔馬被大家所熟知的產品,一個是1999年推出的XL7501裁床,一直賣到2013年,差不多賣了二三十年。還有2013年德國奔馬80周年的時候,推出的高層裁床D8002,也持續賣了十幾年。”
發布會現場
因為藝術只承認一流,時間只記住精品。
此次推出的新品S80,據稱也將會成為持續熱賣的經典。
新品S80
鄭海濤說,這款新品最核心的亮點,就是裁剪精度大幅提高。其實自動裁床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要解決裁剪精度的問題,其次才是提高生產效率。但是這么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未被充分重視。
“過去這幾年有幾個變化,一是消費者對消費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服裝生產商不得不開始重視品質。二是現在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消費者對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現在有一種內衣叫無痕內衣,如果布料的裁剪精度做不到位,消費者是沒辦法穿的。”
所以針對需求,裁剪精度對服裝生產商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那么,這次奔馬推出的S80,就是針對裁剪精度的需求而設計的。鄭海濤說,“這個產品應該在行業里屬于引領型的,也就是說,它的裁剪精度一定是要做到行業里最好”。
S80全球首發
據介紹,這里面主要涉及到三項核心技術。一是墨提斯軟件控制系統。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它主要解決了裁片的角的精度以及曲線裁剪的精度等問題。拓卡奔馬在軟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過去幾年幾乎把這個軟件重新做了一遍,而且還跟德國一些研究機構合作,對軟件進行了大幅的優化和提升。
二是高精度裁剪系統。它其實就是整個裁床的結構,包括一體塑造設計和裁頭的裁剪執行系統。結構的一體化設計可以確保裁床在使用二三十年之后還能保持非常穩定的狀態。
三是高精度渦流真空傳動系統。真空對裁床而言是一個非常關鍵和核心的技術,因為要固定面料,或者要過床進行持續裁剪,這時候真空泵會起到重要作用,它會大大影響到裁剪精度。
新品S80
有關這款產品的亮點,還有很多。據說是中德雙方三年磨一劍研發出的精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投入,以確保在任何有可能影響精度的地方都做到盡量完美。
類似S80這樣的硬科技,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新高度。這種新高度是德國技術的厚積薄發和中國制造的靈活堅韌相結合的產物。
發布會現場
一個德國企業的中國故事,是破繭而出的故事、接續奮斗的故事,也是中西方文化和諧共生的故事。
它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當今中國具備了資本、研發、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比較優勢后,中國企業有條件帶動全球化的新發展,這就是“從全球化帶動中國到中國帶動全球化”。中國企業要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就要更多地走出去,只要你在國內不卷輸,在全球一定卷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