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供杜馬平機電控的參數表嗎?
,一般機器上都有二維碼。掃一下就是說明書
近年來“共享經濟”十分火熱,作為一個新興事物瞬間吸引了大眾的眼球。
聽說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甚至共享雨傘,你聽說過“共享工場”嗎?
舉個例子,張三我有錢又有人,開了個大型服裝廠,生產了很多服裝品類,為了顯示咱專業,針對不同的服裝品類,還專門購買了一整套專用設備。但是問題來了,服裝生產有淡旺季,某一時間段內某一品類衣服不生產了,那機器擺在那兒就落灰了,資源閑置等同于浪費。
和張三情況正好相反的隔壁廠老板李四,他開了個小型服裝廠,購買的也不是什么先進的設備,往常設備、人員倒還夠用,一遇到大的訂單或者生產旺季,設備生產效率低、用人緊張等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愁得李四都想去張三的廠房租借幾臺機器用用。
那怎么辦呢?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共享工場”出現了。
共享工場里的工人不再從事穿針引線、縫制剪裁等工作,只需要操作自動化設備的觸摸屏,平均一個工人能操作維護5臺設備,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共享工場承接服裝工廠來不及做、有特殊縫制需求、自己工廠沒能力生產的大批量和小批量、定制化需求的訂單,為服裝工廠解決生產難題。說得夸張一點,服裝工廠可以只負責接單、采購面料和銷售,生產的事情都可以交給共享工場。
共享工場可承接大大小小的各種服裝工廠的生產訂單,將生產訂單集中化,使得設備的使用效率能達到最大化,既解決了服裝工廠的生產需求,又不浪費資源。
2019年7月30日,隨著膠州市李哥莊鎮的“澳拓美盛智慧共享工場”正式揭牌,國內首家“共享工場”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一方面,李哥莊鎮是“全國制帽之鄉”,這里匯聚著400多家制帽企業,年產各類帽子5億頂以上,每年可承接近70億產值的中高檔運動帽、休閑帽訂單,約占全國運動帽總產量的50%,是制帽產業集群地。且這400多家制帽企業中不乏中小微型企業,他們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訂單量小、缺乏懂技術的人才操作和維護設備、自行運營智能生產設備的門檻太高等問題,因而很難下決心購買自動化設備。
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海外訂單又面臨著東南亞等國工廠的競爭和搶占,制帽業乃至整個輕紡業都面臨著利潤空間被擠壓的嚴峻挑戰,轉型升級、改革創新似乎是諸多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唯一出路。
“共享工場”模式的引入,可謂是李哥莊鎮制帽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的破題之舉,也讓輕紡業的很多中小企業看到了改變命運的道路。
澳拓美盛智慧共享工場運營至今已經服務400多家當地制帽企業,累計訂單萬余單。
2021年5月,澳拓美盛又在世界童裝之都織里建立了一座共享工場——巨象(湖州)共享工場。
“巨象共享工場”是全國首家專注裁剪的共享工場,可為中小微服裝加工企業實現快捷、優質、標準化的裁剪服務,未來將服務童裝產業15000家中小微企業。據悉,該共享模式將在全國115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推廣使用,助力傳統產業集群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共享工場”的出現是縫制機械行業對“共享制造”的新嘗試,它顛覆了傳統工廠的運營模式,用智能生產方式和物聯網平臺解決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局,使企業實現更高的品質、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力、更強的協作,從而加快行業的轉型升級。“共享工場”不是對市場的“嘗鮮”試探,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轉型之舉。
聽說過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甚至共享雨傘,你聽說過“共享工場”嗎?
啥?這工場還能共享了?
難道是大家合伙建工廠,
一起用的意思?
非也,此“場”非彼“廠”!
舉個例子,張三我有錢又有人,開了個大型服裝廠,生產了很多服裝品類,為了顯示咱專業,針對不同的服裝品類,還專門購買了一整套專用設備。但是問題來了,服裝生產有淡旺季,某一時間段內某一品類衣服不生產了,那機器擺在那兒就落灰了,資源閑置等同于浪費。
和張三情況正好相反的隔壁廠老板李四,他開了個小型服裝廠,購買的也不是什么先進的設備,往常設備、人員倒還夠用,一遇到大的訂單或者生產旺季,設備生產效率低、用人緊張等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愁得李四都想去張三的廠房租借幾臺機器用用。
那怎么辦呢?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共享工場”出現了。
什么是“共享工場”
什么是“共享工場”?
簡單來說,就是由設備生產企業集合各類智慧縫制設備資源,在服裝生產密集地區,特別是小微型企業比較多的地區,建立一個加工工廠,在加工工廠內配置大量先進的自動化縫制設備和流水生產線,有償地為當地的服裝企業做他們所需要的工序的生產加工。
“共享工場”有什么好處?
共享工場里的縫制設備和流水生產線是由設備生產企業投放,他們更懂設備,更能將設備的使用價值和生產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保證產品的標準化。
共享工場里的工人不再從事穿針引線、縫制剪裁等工作,只需要操作自動化設備的觸摸屏,平均一個工人能操作維護5臺設備,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共享工場承接服裝工廠來不及做、有特殊縫制需求、自己工廠沒能力生產的大批量和小批量、定制化需求的訂單,為服裝工廠解決生產難題。說得夸張一點,服裝工廠可以只負責接單、采購面料和銷售,生產的事情都可以交給共享工場。
共享工場可承接大大小小的各種服裝工廠的生產訂單,將生產訂單集中化,使得設備的使用效率能達到最大化,既解決了服裝工廠的生產需求,又不浪費資源。
“共享工場”如何實現共享?
實現共享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服裝生產廠家將一些生產環節通過APP下單移交給“共享工場”生產。例如,制帽企業可將魔術扣、織帶等生產環節通過APP下單,共享工場接單后進行生產,并實現平臺支付,就像“滴滴”打車一樣發單、接單、生產。制帽企業提供原材料,共享工場提供設備和技術。
“共享工場”出現后?
有了“共享工場”,張三就算生產再多品類的服裝也不用自己買一整套設備了,李四也不用愁自己廠房設備效率低、用人緊張了,他們通過APP下單將部分生產環節移交給“共享工場”生產,這一年的生產進度是不用愁了。“共享工場”不僅機器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能保證成品的標準化,還能幫助像李四這樣的小型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
真有“共享工場”?
什么!?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兒?你還別不信,國內首個“智慧共享工場”在2019年的時候就出現了!
2019年7月30日,隨著膠州市李哥莊鎮的“澳拓美盛智慧共享工場”正式揭牌,國內首家“共享工場”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首個“智慧共享工場”為何建在李哥莊鎮?
一方面,李哥莊鎮是“全國制帽之鄉”,這里匯聚著400多家制帽企業,年產各類帽子5億頂以上,每年可承接近70億產值的中高檔運動帽、休閑帽訂單,約占全國運動帽總產量的50%,是制帽產業集群地。且這400多家制帽企業中不乏中小微型企業,他們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訂單量小、缺乏懂技術的人才操作和維護設備、自行運營智能生產設備的門檻太高等問題,因而很難下決心購買自動化設備。
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漲,海外訂單又面臨著東南亞等國工廠的競爭和搶占,制帽業乃至整個輕紡業都面臨著利潤空間被擠壓的嚴峻挑戰,轉型升級、改革創新似乎是諸多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的唯一出路。
“共享工場”模式的引入,可謂是李哥莊鎮制帽業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的破題之舉,也讓輕紡業的很多中小企業看到了改變命運的道路。
澳拓美盛智慧共享工場運營至今已經服務400多家當地制帽企業,累計訂單萬余單。
2021年5月,澳拓美盛又在世界童裝之都織里建立了一座共享工場——巨象(湖州)共享工場。
“巨象共享工場”是全國首家專注裁剪的共享工場,可為中小微服裝加工企業實現快捷、優質、標準化的裁剪服務,未來將服務童裝產業15000家中小微企業。據悉,該共享模式將在全國115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推廣使用,助力傳統產業集群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
給“共享工場”點贊
“共享工場”模式給中小微企業轉型提供了新的途徑,將較多的生產環節交由智能工廠進行規模性生產,實現與大企業相同的規模化效應。共享工場作為新型生產方式,也為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提供了新的路徑,為中國各個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上升空間。
“共享工場”的出現是縫制機械行業對“共享制造”的新嘗試,它顛覆了傳統工廠的運營模式,用智能生產方式和物聯網平臺解決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局,使企業實現更高的品質、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人力、更強的協作,從而加快行業的轉型升級。“共享工場”不是對市場的“嘗鮮”試探,而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轉型之舉。